•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调查·市场
  • 12:公司巡礼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市场纵横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2009 11 20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3版:机构动向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3版:机构动向
    9.08港元/股:
    民生银行H股发行价落定
    券商首个“小集合”花落光大
    机构一线
    汇金大赚一票 低价正式接盘新华人寿
    首钢坚守
    华夏银行大股东地位
    避免同业竞争备战上市
    华泰系两券商经纪业务南北分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券商首个“小集合”花落光大
    2009年11月2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张有春 钱潇隽 ○编辑 朱绍勇
      首个“小集合”产品的成功获批,体现了监管层对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大力扶持。对于“小集合”产品,监管层采用简化审批程序,产品批文将不再是稀缺资源。

      ○记者 张有春 钱潇隽 ○编辑 朱绍勇

      

      光大证券发布公告,其设计申报的“光大阳光集结号混合型一期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日前成功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复。自此,在基金“一对多”产品面世2个月后,券商对应的第一个“小集合”产品也正式出炉。

      与基金一对多业务类似,券商“小集合”产品是面向100万以上的贵宾级客户,每只小集合产品接受不超过200位投资者参与。由于这类产品一般都具有设计较为灵活、投资操作也更加突出追求绝对收益的特点,因此,无论是基金一对多产品,还是券商的“小集合”产品,监管层都将此类针对特定客户发行的理财产品定位为“私募”性质。

      首个“小集合”产品的成功获批,为券商资产管理业务明确了新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体现了监管层对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大力扶持。今年以来,监管层的审批速度明显加快。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经有89支集合计划成功获批,其中2009年获批的就有44支,几近现有券商集合计划总数的一半。而来自监管层网站的信息显示,对于限额特定理财产品即“小集合”产品,监管层采用简化审批程序,产品批文将不再是稀缺资源。

      继今年8月18日成为近5年来首家IPO上市券商之后,光大证券本次再因首个“小集合”获批而获市场关注。事实上,光大证券在资产管理业务领域已经数次夺得第一:2004年光大证券成为首批三家获得创新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2005年初光大证券成功获批了第一支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光大阳光集合资产管理计划”;2009年第一个实现了券商集合计划之间的转换操作;2009年7月发行“光大阳光基中宝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成功募集了68亿份,成为券商单支规模最大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