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经7个月的监管等待后,保险业企盼已久的无担保债券投资终将成通途。
本报记者获悉,保监会昨日发出首批无担保投资资格的险企名单,中国平安旗下的平安资产管理公司向本报确认其上报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备案昨日确获通过,这也意味着保险机构投资无担保债将真正进入实施阶段。
今年4月初,保监会下发《关于增加保险机构债券投资品种的通知》,“内部信用风险评估能力应当达到监管规定标准”成为保险机构投资无担保债的必备条件。
从通知内容来看,此次放开的无担保债券主要以中期票据为主。但据一家保险资产管理高层向记者透露,没过多久,监管部门又就“放开公司债和企业债当中的无担保品种”向几家大型保险公司征求了意见。
新投资闸门的打开,令保险机构为之兴奋。据了解,文件下发没多久,包括平安、人保、泰康、华泰在内的多家保险系资产管理公司就向保监会递交了“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备案,保监会随后逐一进行了审核。
然而,由于在专业人员数量配置、人员从业经验与能力资质等方面的不成熟,个别公司的申请材料被打回,并被要求加以完善。“我们还没拿到批文。”至少有两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内部人士昨日向本报记者如是表示。
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内部人士说,从意义上来说,无担保债券投资将极大丰富保险机构的产品设计,提供了更多样化、个性化的风险与收益匹配产品选择,能有效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效率与灵活性。“对手握数千亿保险资金的大型保险公司而言,由于目前相当一部分无担保债的信用利差足以覆盖其信用风险,无担保债投资有利于其在信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有效提升整体投资收益。”
对保险公司来说,持有债券主要是出于与负债匹配的考虑,因此到期收益率才是更关键的。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直言,相比年初8%-9%的收益率,目前无担保债4%-5%的平均收益率显然吸引力锐减。“先拿到牌照再说,真正进入实战阶段,关键还要看具体项目的收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