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调查·市场
  • 12:公司巡礼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市场纵横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2009 11 20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专栏
    实实在在回报投资人
    切切实实从源头入手
    “管理通胀预期”释放出的清晰信号
    化解B股难题有特殊性更有紧迫性
    12万一个买楼指标?
    沪深股市会给美国总统面子?
    资产价格狂涨的幕后推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化解B股难题有特殊性更有紧迫性
    2009年11月2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桂浩明
      ⊙桂浩明

      

      细数一下近几年来B股的几次大行情,几乎都与政策变动或者人们预期政策会有调整有关。2002年初的B股大行情,其触发点是管理层宣布开放境内居民投资B股,2007年夏季B股的又一次大幅度上涨,则是与当时人们普遍推测有关方面将对B股政策作出调整有关。而最近这些天的B股上涨行情,则是与市场传闻将出台企业回购B股政策有着直接关系。一个投资市场,如此受制于具体的市场政策乃至对市场政策的猜测,无论如何不能认为是正常的。

      为什么人们会对有关B股的市场政策如此敏感,又如此看重呢?说来原因并不复杂。1992年在境内市场上创设的B股,原是向外资开放中国资本市场的一扇窗口。在上世纪90年代,B股也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随着H股的崛起,内地资本市场借助香港打开了更大的一扇对外开放之门后,B股的地位随之不断下降,2000年以后,已再没有企业发行B股了。而因为市场机制上的先天不足,B股市场规模太小,监管制度没有完全与世界接轨等等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更现实的问题是,B股的定位似乎也变得模糊起来:失去了吸引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渠道作用后,B股继续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呢?2002年开始向境内居民开放B股,大大扩大了B股的群众基础,使得其流动性得以提高,但此后却再也没有出台过新的B股政策,以致现在B股成了以境内个人投资者为主的散户市场。这种格局,显然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很不协调,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也因为这个原因,投资人一直在呼吁有关方面抓紧研究B股问题,尽快给其一个准确定位。

      虽然现在B股规模很小,其1800亿元的市值,还不到沪深股市总市值的1%,但它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市场体系,其市场影响力并不小。可是在B股17年的历史上,有将近10年处于停滞阶段,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说,都不能不是说命运多舛。从市场管理的角度来说,对这样一个涉及面相当广的市场,长期缺乏有效的政策推动与关照,实际上对市场公信力也是不小的损伤。而且,现在境内居民持有外币的为数不少,而投资渠道相对狭小。从前几年试点开放以QDII的形式投资海外市场的实情来看,国内专业投资者在海外市场上还显得太稚嫩,其所遇到的风险远远大于B股。在这种情况下,无视B股存在的现实,又不允许境内机构投资者投资B股,不但在逻辑上讲不通,而且也对境内居民的外汇投资设置了无形的障碍。有的投资者就想:为什么机构不能买B股呢?为什么没有投资B股的基金呢?是不是B股不适合投资呢?当然了,考虑到现在B股在吸引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方面的确没有什么优势,那么至少也要给个明确的说法。那些发行了B股的公司,现在陷入了无法再融资的窘境。而长期不扩容,也使得B股的上市公司日益老化,质量难以提高,这自然也就发挥不了真正意义上的资金优化配置功能。

      显然,不管从什么角度出发,任这种状况发展下去,无论是对于B股投资者,还是对于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形象,其影响应该说都是负面的。还有,由于一方面市场对B股政策改革寄予希望,但另外一方面又一直没有实际动静,这就形成了某种真空。而一些投机力量,也每每抓住这样的机会兴风作浪,致使B股市场反复出现不规则的波动。而每次潮起潮落,最后往往都是普通投资者遭受损失。这种由于缺乏透明度而产生的炒作行情,对市场的危害不言而喻。

      当然,B股问题有其特殊性,因为涉及外汇,牵涉的部门很多,市场上曾提出过不少解决B股问题的设想,包括最近盛传的公司回购方案,虽然都有一定合理性,但是真要操作起来恐怕不那么容易。不过,笔者以为,再怎么难,也总不如当初解决股权分置那样难。只要相关各方痛下决心,群策群力,总能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最关键的是要有紧迫感,不能老是等待与拖延。这几年中国资本市场已清理、解决了不少历史遗留问题,应有条件集中力量化解B股难题。而B股问题的合理解决,不但化解了境内市场的B股定位问题,更为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提供了空间。这样的结果,无疑是市场各界都希望看到的。

      (作者系申银万国证券首席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