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财经海外
  • 7: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8:车产业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热点
  • T4:艺术财经·市场
  • T5:艺术财经·焦点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11 21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7版:艺术财经·资讯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7版:艺术财经·资讯
    来自“灵感高原——中国美术作品展”的启示
    多伦美术馆呈献棉花个人油画展《盛开》
    第一届林州水墨双年展即将开幕
    北京公社推出刘建华新作展《地平线》
    Vanguard画廊将推出冬季群展《四次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来自“灵感高原——中国美术作品展”的启示
    2009年11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林子
      董希文 春到西藏 1955年
      吴长江 藏族青年 水彩
      ⊙林子

      

      不同于一个名家一张画的简单拼凑,亦不同于几个名家几张画的历史回顾。近日,当中国美术馆先后送走“新中国美术60年作品展”和“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后,一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以青藏高原为创作背景的美术作品专题展“灵感高原——中国美术作品展”闪亮登场,凭其策展思路的独特和展览内容的丰富着实让京城美术界为之一震。

      让艺术呈现半个世纪以来的西藏文化与发展

      展览由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和首都师范大学共同主办,从回顾、特邀和个案三个部分艺术化地再现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西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领域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西藏人民纯真质朴、坚韧不拔的民族品格。回顾部分集中展示新中国成立60年来以西藏为主题的经典作品,它们大多是中国美术馆的馆藏精品;第二部分为特邀作品部分,中国美协邀请一批当代著名画家描绘新世纪的西藏,着重表现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的巨大变化和新生活画卷;第三部分为个案部分,这一部分着重选择在西藏题材美术创作过程中,给予新中国美术重大影响的美术家为个案研究,吴作人、叶浅予、董希文、詹建俊、潘世勋、李焕民等在中国美术史享有盛誉的艺术家赫然在列。

      作为一个专题性的学术研究展,主办方没有流于当前流行的展览模式,而是力求在策展思路和展览内容上有所突破,做了三点有开创性的尝试。

      三大尝试突出展览之创新

      这是一个史料翔实的研究展。通常意义上的美术展览,大多以展示作品为主,顶多在展厅中放些艺术家访谈和相关背景资料作为补充,而本次展览却将关注点放在呈现厚重的历史感上。就展览作品而言,从董希文的《春到西藏》到李焕民的《初踏黄金路》,从吴作人的早期高原写生到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在历史脉络中我们能感受到几代美术家对西藏主题的热爱。更值得称道的是个案部分,董希文三次入藏的路线图、李焕民经典作品的创作草图、徐匡的木版画原版作品以及叶浅予的珍贵速写,这些难得一见的作品背后的珍贵史料,大大加重了本次展览的学术含量。

      这是一个有问题的学术展。在策展人制度“空降”中国美术界之前,我们对于展览的理解不过为展示作品。如今,一个出色的能给人留下印象的展览,除了展示内容吸引眼球外,提出或者试图解决一个艺术问题成为展览成败的关键。而本次展览就西藏主题的美术表现,鲜明地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为什么青藏高原会吸引几代艺术家如朝圣般痴迷前往;是什么感染或感动了他们;美术家又是如何表现的。亲身参与西藏民主改革的潘世勋,与藏族同胞同吃同住达数年之久的李焕民,与前往西藏写生完成毕业创作的陈丹青和当代不少美术家旅行观光式的采风,在作品面貌和画面传达出的情感上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但西藏人民的达观、热情与淳朴,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独特和表现丰富性,又如磁铁一般吸引几代美术家乐此不倦地前往,在这点上,老中青美术家又有着共同的心声。

      这是一个丰富新中国美术史的展览。有学者看过本次展览直言不讳的表示,对西藏主题的表现是新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也是中国现当代美术史的一个缩影。董希文三次入藏写生,在《春到西藏》色彩碰撞隐约发出的丁当声中开启了中国油画民族化之路;吴作人晚年,家人曾问他,对其一生美术创作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吴老毫不迟疑地说是西部写生之旅。对一生痴迷于表现乐观豁达的西藏人民的詹建俊而言,在一次次入藏写生中滋生了自觉构建油画艺术的中国学派的想法,以上这些无疑对20世纪新中国美术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