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专版
  • 5:观点·专栏
  • 6:公 司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股民学校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圆桌
  • A7:基金·焦点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对话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专版
  •  
      2009 11 23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15版:理财·案例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15版:理财·案例
    善用复利 让财富“滚雪球”——单亲家庭的理财要诀
    近六成炒房者
    将受制于房贷优惠取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善用复利 让财富“滚雪球”——单亲家庭的理财要诀
    2009年11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互动策划/整理 涂艳
      ⊙互动策划/整理 涂艳

      本期参与理财师:

      招商银行郑州分行贵宾理财经理 刘永华

      单亲妈妈的定投轨迹

      2007年底时,我的一个客户李女士找到我询问如何理财,由于她刚刚离婚,抚养的女儿才不到一岁,目前只有10万元存款和一处房产,除去花销每月只能结余2000元钱,“我听说定投不错,想买点基金给女儿做投资。”

      考虑到李女士作为单亲妈妈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弱,我当时并不建议她做投资,特别是基金这类权益类资产投资,反而应当要先给自己做好保障。所以当时先给她设计了一个重大疾病保险规划和一个意外伤害保险计划,这些保险并不会占用李女士太大的资金,却能给自己以及家庭一个坚实的保障。

      至于投资方面,李女士在我的建议下最后用10万元购买了债券型基金,期望收益率在3%-5%之间;而同时在每月结余的资金中抽出1000元做基金定投,由于定投的时间复利效应可以摊薄成本,故建议她投资于混合偏股型基金,在当时行情下保守地计算,平均收益预计能在年化12%左右。

      最后我们一同算了一笔账:李女士当时30岁,假设她六十岁退休,还有30年的剩余工作时间,如果每个月拿出1000元进行投资,并分别购入两只股票型基金的定投业务,500元作为女儿非义务教育费用,剩余500元作为自己养老之用。假设年收益率为12%(我国96年-06年十年间投资的年平均收益为11.6%),15年后,李女士女儿高中以上的教育费用为25万。那么30年后李女士的养老费用是1747.48万。当时看到这个结果李女士差点笑出声来,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但最终还是按照我的建议购买了10万元的债券型基金,并坚持了每月1000元的基金定投。

      进入2008年,股市骤然大跌,但2008年债券市场一枝独秀,令李女士10万元的债券型基金获利颇丰,至今已经净收益接近20%,远远超出了当时的预期。而混合型基金定投的业务在2008年股市暴跌的情况下不断拉低投资成本,在2009年的反弹行情中又迅速收回成本,目前为止定投收益也接近30%,也超出了李女士的预期。

      前些日子,我对李女士的资产配置重新做了一些调整,建议其在目前市场条件下,可以把部分债券型基金调整为混合偏债的基金,并鼓励其基金定投业务坚持下去。为此,李女士对年化12%的收益更加有信心了。

      理财点评

      本次案例中的李女士,截至目前来看,其投资计划在理财师的建议下,应该还算是比较成功的。

      事实上,李女士的理财计划中,最为重要的是两点:首先是理财师为其规划的保险计划。作为一个单亲妈妈,李女士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应来说比较薄弱,因此保险规划在其投资计划中的基础地位更是重要。而理财师的推荐也值得肯定——对于大部分人而言,重大疾病险种和意外伤害险是那些此前没有考虑过保险计划的投保人的首选,而且从费用上来讲,确实是不需要占用太多资金,却能够给家人和自己一个保障。

      此外,李女士理财计划中值得肯定的另一点就是理财师建议的定投计划。对于李女士而言,其每月的生活费结余并不多,但是却面临着未来的养老和女儿的高额教育费用。正如理财师所言,类似李女士的个案,利用时间的复利将财富累积起来,财富“滚雪球”效应已经在其目前的投资中得到体现。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理财心得:

      财商需要后天培养

      从以上的案例中,或许您已经发现财商对个人和家庭财富累积的重要性。财商(FQ)是指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是一种对财富的认识和理财能力的综合商数,是理财的智慧。财商不是财富,但财商能决定我们最终财富的多寡。财商不是智商,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是可以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升的。拥有了财商,我们就拥有了累积财富的前提。

      提高财商的第一步,就是我们要确立决心,要相信自己有能力一定能够创造财富、累计财富。

      《心灵鸡汤》作者汉森和权威理财专家罗伯特?艾伦合著的《一分钟百万富翁》,主张以激发心灵能量而理财致富,开宗明义就指出:“不管你的现状如何,赚到第一个百万美元的第一步就是:下定决心。”决心是什么呢?作者说:“决心,是渴望,再加上信念。”穷人要翻身致富,也许只在一念之间。

      提高财商的第二步,则需要正确认识财富及其规律。想要驾驭财富必须先要正确认识财富和了解财富增长规律的秘密。而后则需要有把握财富及其规律的能力。这就是要有意识、认知的基础上付诸实施的过程,和在实施过程中的驾驭能力。

      而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关键的是一定要注意影响财富积累的三个因素:

      一是具备增值能力的资本。如果回到我们现实中,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一个普通家庭的成员,加上赡养老人、抚养孩子,供房子、养车子,以及家用开销、退休养老、休闲旅游、疾病意外等等情况,一生共需要累计397.2万元的财富。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标?

      根据财商理论来说,第一我们要有具备增值的资本。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年收入大约在5万元左右,扣除日常生活花销,每年可支配资产为3万元左右。这每年3万元的资产就是我们博取397.2万元的资本金。

      第二,利用复利的作用时间。复利,曾被爱因斯坦誉为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在经济许可的时候,投资的时间价值会给你的资本带来增殖,而这种价值的增长却无须你做出任何辛苦的努力。如果能让复利的车轮转起来,那财富就会自动创在财富,财富会为你工作。

      所以,我们在投资时一定要注意利用复利的时间价值,时间越长,复利效应越明显。这也就引出了影响财富积累的第三个因素:长期坚持。

      第三、坚持不懈。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道理大家固然都明白,而我们一旦启用了复利机制,并长期坚持下来其结果就不仅仅是积累那么简单,而是滚雪球,越滚越大、越滚越快,最终的结果会让我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