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专版
  • 5:观点·专栏
  • 6:公 司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股民学校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圆桌
  • A7:基金·焦点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对话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专版
  •  
      2009 11 23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1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1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中国未来发展方式的转型与改革
    从三方面评估
    当前经济六大矛盾
    银行业经营状况有望显著改善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银行业经营状况有望显著改善
    2009年11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
      预计2010年,我国经济将较快增长,贷款增长与经济发展较为匹配,净息差继续略有回升,资产质量较为稳定,中间业务收入增速加快,银行业有望实现20%左右的盈利增速。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

      

      今年,在保增长、拉内需的政策环境下,商业银行加大了贷款投放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净息差大幅收窄的负面作用。同时,风险状况较为良好,各项经营指标基本稳定,行业整体盈利增速虽显著放缓,但总量仍略超过2008年的水平。预计2010年,我国经济将较快增长,贷款增长与经济发展较为匹配,净息差继续略有回升,资产质量较为稳定,中间业务收入增速加快,银行业有望实现20%左右的盈利增速。

      一、贷款增长与经济发展较为匹配,资产业务仍是盈利增长主因

      受宏观政策和经济走势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商业银行贷款增长与经济发展较为匹配。预计至2010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8-9万亿,增速约为20-22%。以贷款为主的生息资产增长一项因素将拉动银行业2010年净利润增长32个百分点,仍将是驱动盈利增长的主要因素。

      1、2010年贷款增量依然较为可观。尽管增速与2009年相比显著降低,但预计2010年的人民币贷款增量仍较为可观,增量仅次于2009年居历史第二位,增速也略高于近年的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

      第一,2010年中央投资对信贷增长的拉动作用依然较大。在2008年底公布的1.18万亿新增中央投资计划中,2010年约安排5885亿元,比2009年还高出了1000亿元左右。按照1(预算内资金):3(国内贷款)的系数计算,如果新增中央投资全部按期投放,就将拉动2010年配套贷款新增近2万亿元。再考虑原有的中央投资计划,则拉动作用更为显著。再从更大的口径看,预计2010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较大的规模,增量和增速可能分别在24万亿元和25%左右。按照目前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17%的占比估算,仅此因素就将拉动2010年人民币贷款新增4万亿元左右。

      第二,以按揭贷款为主体的个人中长期贷款将依然保持较高增速。2009年2-3季度,我国房地产市场明显回暖。受资金较为充裕、市场预期转变、房贷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购房的刚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集中加速释放,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以按揭贷款为主体的个人中长期贷款也“水涨船高”、加速增长,占当年累计人民币贷款累计增量的比重上升到2009年前3季度的14%左右(2009年9月的当月占比为35%),在票据融资增速回落乃至负增长的情况下,成为拉动贷款继续快速增加的重要因素。我们预计,虽然近期房价和销量涨幅较大、市场观望气氛回升、监管部门重申房贷规定等因素,可能导致2010年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价格增速显著回落,但2010年销售额增幅仍将达到25%左右,以房地产按揭贷款为主体的个人中长期贷款将有20%、超过1万亿元的增长,成为人民币贷款较快增长的另一重要支撑力。

      第三,资本充足率不会成为商业银行信贷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2009年10月,银监会正式下发《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对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务的标准、比例及其如何计入监管资本等问题作出了要求。这有利于商业银行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本质量,同时也将对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策略和信贷投放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虽然之前有分析表明,规定征求意见稿若实施将造成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降低0.6个百分点、影响贷款潜在发放能力6000-7000亿元,但我们认为,资本充足率不会对商业银行2010年的信贷增长造成过大的负面影响。这一是因为规定正式稿采取了“新(债)老(债)划断”的做法,仅对商业银行自2009年7月1日起开始持有的其他银行的次级债从资本中予以扣除,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对银行的负面冲击;二是商业银行可以稍高的价格,重点向非银行机构发行次级债券并计入附属资本;三是商业银行可以通过股权融资,提高核心资本充足率,目前已经有多家银行公布了数百亿元的股权融资计划,预计通过进一步的融资,基本可以不影响2010年的正常贷款投放;四是各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和结构有所差异,因此规定的实施对各行贷款投放的影响将不尽相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贷款增长“此消彼长、重新洗牌“的现象,对整个银行业贷款投放的实际影响则较小。

      2010年,其他推动贷款持续增长的因素也不容忽视:一是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和我国经济的稳健发展,实际利用外资有望逐步走出负增长,出口将进一步转暖,企业盈利预期继续向好,从而拉动非国有投资增长和工业增速加快,并带动商业银行配套信贷规模的扩大;二是考虑到国内外的经济环境,虽然2010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适度”,甚至有逐步转向中性、稳健的可能,但预计不会出现从紧或者适度从紧的局面,特别是不会重现全面信贷总量调控的情况,即不会从年初就开始下达具有较强指令性的贷款增长计划;三是2009年出台的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振兴调整规划仍将是地方政府投资、企业外部融资和银行贷款投放的重要驱动力;四是虽然中央进一步加强了地方政府投融资的控制和检查,但2009年1-9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规模超过11万亿元,同比增速达到83%,较大的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2010年的后续资金投入难以骤降。按照每年新增对公中长期贷款占前一年固定资产计划投资总额的20%计算,就将拉动2010年对公中长期贷款新增超过3万亿元;五是在人民币贷款增长可能受控和人民币升值预期有所增强的背景下,2010年外汇贷款的增速将有所加快。

      2、2010年人民币贷款增速将比2009年显著回落。与2009年超过30%(预计数)的增速相比,2010年人民币贷款增速将显著回落,主要原因是:第一,政策导向将成为导致贷款增速回落的最重要因素。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高位有所回落,贷款增速也会相应降低。第三,票据融资可能继续出现负增长。第四,直接融资有望提速,对银行信贷的替代效果增强。

      总之,2010年的贷款增长与经济发展更加匹配。纵向比较近10年来我国人民币贷款增长的波动情况可以看到,后一年贷款增量与前一年贷款增量比值下降幅度最大的是1999年和2005年,两个年份人民币贷款增量分别是1998年和2004年的0.94倍和0.84倍。因而2010年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增量回落到2009年的85%左右是较为合理的。

      二、净息差继续略有回升,拉动未来盈利增长

      2009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净息差同比大幅下降是导致上市银行净利润负增长的最主要因素。2010年,商业银行的净息差有望延续2009年2季度以来触底后小幅回升的态势,预计全年升幅达到5%左右,对2010年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长的拉动幅度达到11个百分点左右,是仅次于生息资产增长的第二大利润增长贡献因素。

      拉动2010年商业银行净息差扩大的主要因素,除了低息票据增速下降,导致其在贷款中占比下降(预计从2009年末的5%下降到2010年末的3%,如果从平均余额的角度考察则降幅更大一些)、有利于银行利差进一步回升以外,还有以下几点原因:

      1、贷款供求关系变化有利于贷款利率少下浮、多上浮;2、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抬升将提升资产收益率;3、存款继续活期化有利于降低负债成本;4、短期内货币政策提升存贷息差的效果不大;5、银行定价管理进一步加强有助于扩大息差。

      三、中间业务增速加快,业绩贡献继续提高

      2009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净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10%左右,预计2009年全年上市银行的净手续费收入增长12%左右。2010年,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速有望比2009年有所加快,预计上市银行净手续费收入增速达到25%左右,拉动商业银行2010年净利润增长7个百分点左右,比2009年上半年不足1.5个百分点的贡献率显著提高。

      1、金融市场活跃发展和直接融资发展有利于相关中间业务提速。2010年,我国股票、债券等金融市场将保持活跃,加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将把金融市场的创新和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这都有利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提速。假设债券融资额(不含国债)从2009年的1万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5万亿元左右,则银行投行业务收入的增速可望达到50%左右。

      2、外贸恢复正增长将拉动银行国际业务收入增长。近期,世界经济复苏得到进一步确认。我们预计,2009年四季度我国进出口增速(当季数)都有望走出负增长。 201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有望实现10%-15%的正增长。而目前商业银行与国际贸易相关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到四分之一左右,假设国际业务相关收入与进出口同步增长,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外贸增速的由负转正将拉动商业银行净手续费收入增长3个百分点左右。

      3、综合经营对中间业务收入的贡献率将继续提高。2004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境内新一轮综合经营的试点持续推进,试点银行和试点业务的范围都持续扩大。全部大型银行和相当部分的中型银行都已经涉足综合经营,范围涵盖了除证券业务的所有领域。而金融脱媒的发展和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推进,将给商业银行子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遇,从而使综合经营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此外,总体价格水平回升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等“传统”中间业务收入增速加快。预计2010年,我国PPI和CPI增幅将分别从2009年的负增长转为2%-4%的正增长。假设商业银行相关业务的手续费费率不变,随着总体价格水平的由负转正,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等“传统”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速也会相应有所加快。

      四、短期内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拨备支出增速由负转正

      虽然从中长期看,2009年上半年的信贷高增长对商业银行构成一定的资产质量压力,但预计2010年不良资产总量基本稳定,不良资产占比将因贷款规模的扩大而继续略有下降。

      一是企业经营状况正逐步走出低谷,有利于更好地保证银行债权的偿还。2010年,我国经济继续平稳增长,出口将实现正增长,企业盈利状况走出低谷,对银行贷款本息的保障程度趋于增强。

      二是中长期贷款的短期风险不大。2009年新增贷款中比重最大的是中长期贷款(包括基建贷款和住房按揭贷款)。2009年1-9月,企业和居民新增中长期贷款占人民币贷款新增总量的比重达到63%左右。这些贷款中的绝大部分在2010年尚未到期。而且其中一些基建贷款还有宽限期的规定(宽限期内只付息不还本),还本付息的压力没有想像的大。

      三是我国商业银行消化不良资产的能力较强。预计大多数上市银行2009年末将达到或者超过拨备覆盖率不得超过150%的监管规定(需要指出的是,监管口径同披露口径存在差异,因此不能用公开披露的结果来判断拨备充足率是否达标)。2010年,在资产质量稳定、拨备覆盖率超标、盈利水平提升的情况下,银行可以有更多的财务资源来核销不良资产。

      从拨备变动趋势及其对盈利的影响看,虽然商业银行的拨备较为充足,但其拨备支出会继续有所增加。在资产质量较为稳定的情况下,拨备覆盖率会有所提高。预计2010年,拨备支出增长对商业银行盈利增长的贡献将由正转负,拉低净利润增长速度6.5个百分点左右。

      2010年我国银行业盈利增长预测

                        

        

             

        

        

        

        

        

        

             

    2010年增幅备注
    生息资产平均余额16%
    人民币贷款 20%-22%增量为8-9万亿元
    净息差5%左右
    净利息收入 21%
    净手续费收入25% 假定2009年净手续费收入占比为12%
    净营业收入 22%
    营业费用 22% 假定成本收入比维持在35%
    拨备前利润 30%
    拨备32% 假定信贷成本率从0.44%提高到0.5%
    税前利润 20%
    所得税20% 假定有效税率维持在22%
    净利润20%

      数据来源: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