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要闻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调查·区域
  • 12: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专版
  • A8:财富眼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2009 11 25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资金观潮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资金观潮
    海通证券释疑“出海”
    主力资金出逃 医药股净流出居首
    运行平稳 功能初步显现 钢材期货助钢铁企业解产销“难题”
    新品超市
    机构视点
    机构一线
    机构“奋勇”接盘强势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海通证券释疑“出海”
    2009年11月2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张雪 ○编辑 朱绍勇
      尤霏霏 制图
      海通香港用自有资金收购大福证券,母公司海通证券资金使用率并未变化;将采用稳妥方法同时提升两家香港公司实力

      ⊙记者 张雪 ○编辑 朱绍勇

      

      海通证券全资子公司对香港大福证券的收购,被业内誉为中国内地证券行业的首次出海,成为本周市场的热门话题。昨日,海通证券就此次收购的细节、后期的整合计划以及战略意义等焦点问题接受记者采访。

      由于海通香港和大福证券在香港都是全牌照券商,并购后两家公司如何定位、发展,如何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带来更多的协同效应,受到市场的普遍关注。对此,海通证券此次收购项目组组长李保国表示,交易完成后海通香港肯定要对大福证券进行整合,在收购前和现在都在考虑怎么整合,目前希望用一个比较稳妥的方法同时提升两家公司的实力,从而优势互补。但整合具体方案属于敏感信息,现在还不能披露。他表示,完成此次股权交易后,海通香港会派驻一名董事前往大福证券,同时也向大福证券承诺,维持其管理层和员工的稳定性。

      对海通香港收购大福证券一事的点评中,大多数研究机构均在报告中指出,此举有助于提高海通证券的资金使用效率,冗余资金得到一定利用。而事实上,此次收购并未运用海通香港母公司海通证券的资金。李保国介绍,收购大福证券用的是海通香港的自有资金,以及向汇丰银行的融资资金。目前海通香港的注册资金为20亿港元,净资产为20.5亿港元。此外,海通证券总裁助理、董事会秘书金晓斌介绍,海通证券目前还没有其他海外收购的计划,与百瑞信托的收购目前仍在进行中,需要同股东和相关各方谈判,以及向监管层的上报中。

      海通证券董秘金晓斌还介绍了该公司收购大福证券的六个战略目的。首先,此次收购是该公司推进国际化的重要战略步骤;第二,是迅速做大做强海通香港的手段。在成熟的香港市场,单靠自身发展很难短期内进入券商前列,而国际大行的实践证明,通过并购做大做强是很有效的途径,所以本次收购可以迅速拓展海通香港的业务规模,缩短在香港的发展时间,提高竞争力;第三,可以完善金融产品创新平台,拓宽收入来源,为股东创造更高的价值;第四,有利于建立海外的投融资平台,借助大福证券的上市地位,海通证券可以迅速建立在香港的融资平台;此外,大福证券将成为海通证券创新专业人才的培训基地。金晓斌介绍,“目前国内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备兑权证等业务还没有开展,而香港具有完善的市场体系,齐全的金融产品,所以可以利用这一平台做创新人才培养的国际培训基地。目前海通证券的融资融券、股指期货业务人员均在香港进行培训”;最后,全球金融危机为收购香港金融机构提供了重要时机。由于资产价格仍处于较低位置,市场对金融股的估值还是比较低,因此本次收购也可以控制在合理价格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