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调查·市场
  • 10:调查·区域
  • 11:公司前沿
  • 12:信息披露
  • 13:专版
  • 14:专版
  • 16:专版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市场纵横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2009 11 27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专栏
    并非融资惹的祸
    做强金融强化自主创新才能真正摆脱被动
    明年世界经济在小心翼翼中重拾升势
    全球公共债务大滚雪球
    找准打通房产脉络的穴位
    市场化定价不能有例外
    欧盟“总统”会有多少实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并非融资惹的祸
    2009年11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陈波翀
      ⊙陈波翀

      

      对股市过山车般的行情,市场频率最高的解释,总归之于工中建三大行的巨额融资传闻。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三大行澄清了融资传闻,为何市场还是置之不理呢?问题恐怕还是出自A股市场的机制缺失。因为缺乏做空机制,市场获利的途径,只能是做多,而规避系统性风险的办法,也无非是空仓而已。

      从资金供求的角度看,一方面,小盘股IPO几乎每周都有,大盘股IPO基本每月都有。另一方面,临近年底,上市公司为了某种需要,往往会变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再加上大小非减持的压力,资金面有些捉襟见肘。除了公募基金,券商、保险等机构要锁定全年收益外,我们还不能忽视热钱流出的影响。根据市场之前的判断,大概有500亿美元的热钱流入,对应的基础货币供应就在3000亿元之上,加上货币乘数的影响,实际对流动性的影响在1.2万亿元之上。上述热钱除了进入股市之外,还会流入房地产市场,因此,资产价格泡沫与之不无关系。

      而年底突击放贷的可能性迅速下降。从三大行传出融资传闻来看,银监会对于资本充足率的底线可能会浮出水面。比照当前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再次大规模投放贷款几乎不可能。再说,近期证监会加大了对违规资金入市的监管力度,银监会也发布了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以及个人信贷的委托发放制度,从下月开始实施。如此一来,信贷资金流入股市之门基本被堵死。加上部分基金、券商暴露出的问题,监管机构也在大力查处之中,对违规资金无疑会有极强的威慑作用。

      抛开供求失衡,市场转暖的信号现在已基本消失。市场转而开始担忧经济复苏的力度,由此波及对基本面的重新认识。所以,把市场的下跌简单看作是融资之祸,不足为据。

      (作者系中国银行私人银行(深圳)投资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