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公司
  • 6:市场
  • 8:书评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热点
  • T4: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焦点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11 2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书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书评
    我们离“经济人”有多远?
    披沙录
    《金融突围》
    “天之道”,乃“人之道”也
    《查理·芒格传》
    《下一轮全球金融》
    自由投资社会的思维洗礼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天之道”,乃“人之道”也
    2009年11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胡飞雪
      《谁害怕亚当·斯密?》

      (美)彼得·J·多尔蒂 著

      葛 扬 林乐芬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

      ⊙胡飞雪

      

      为什么要讨论“谁害怕亚当·斯密?”这个问题?通读美国人彼得·J·多尔蒂的这本书,我以为,至少可以归纳出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人类仍然生活在亚当·斯密所阐述的时代,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斯密的某些理论会有所修正或更新,但由《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所奠定的近现代经济理论体系基础大框架,仍是当今人们分析经济问题的思想工具。甚或可以说,现实经济运行得越来越像斯密提出的模式了。对斯密思想形成最大挑战的是凯恩斯,但70多年来针对凯恩斯主义是非功过的争议,远大于对斯密模式的争议。所以,凯恩斯主义对斯密模式的挑战,是一种补充或修正,而远远说不上替代。去年第三季度,正当华尔街金融海啸肆虐全球之际,有人声称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模式终结了,这显然是误解,因为今年9月初,华尔街那些得到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的金融机构巨头们,如摩根大通、高盛、美国银行、美国国际集团正在陆续偿还政府救助资金。这表明,美国政府向处于困境中的金融机构注入流动性,是救急,是灭火,而不是替代市场。奥巴马的救市行动并没有偏离亚当·斯密所描述的市场经济的轨道。

      二是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对于传统民主资本主义的意义,正犹如操作系统对于电脑的重要性。在多尔蒂眼里,直到今天,我们社会的运行不仅直接受益于亚当·斯密富有指导意义的经济理论,还得益于他关于市民、社会及文化等方面的理论,这些卓越的力量曾被亚当·斯密形象地概括为“道德情操”。可以说,斯密这些关于道德情操的描述,为市场经济赋予了良心。亚当·斯密,这个表情冷峻的价格、厂商和自由贸易经济体系的创设人,同时也有着一些促使非经济组织发挥更大功用的想法,他不仅仅是经济学之父,还是将宏大的文明体系构筑于真正的文化机构之上的设计者,而那是我们在考查资本主义经济机制时常要回顾的。斯密这样表明他对文明的市场体系的态度:“……一个人如果不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改善自己的同胞们所处社会的福利,那他就不是一个好公民。”用我们中国人惯常的说法,亚当·斯密不仅主张物质文明建设,似乎更强调精神文明建设。他头脑冷静、心肠温热,承认、尊重并鼓励个人自由发财、发展,同时也倡导公平正义和财富的合理分享。斯密终生未婚,这使他摆脱了家庭俗务,耗尽毕生精力向后人说明如何能构造一种社会制度和激励机制,使人们除了当个好邻居外,还能成为更好的厂商和消费者。他描述了“看不见的手”,也阐发了市场的灵魂如节约、勤勉、谨慎、明辨、专注及勇于实践等方面,当然还包括更重要的职业道德。

      亚当·斯密自由放任的经济学观点,只是为了鼓励人们增加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他追求自由的心理学观点,其实是想建立一种通过市场强大的约束力把非理性行为转化为社会道德行为,并使之与社会公共机制相符合。他在政治学观点中追求的自由,是需要高效的公共机构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提供公共物品为前提才能够实现的。

      斯密不仅是一个山顶之上的思想家,也是政治策士。他在著书、演讲以论述、提升财富和道德的社会地位的时候,既表现了作为启蒙思想家的长远眼光,也表明了具备如今华盛顿政策专家那样细致敏锐的观察力。这就回到了本书的主题:谁害怕亚当·斯密?也就是谁害怕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模式?谁呢?其实亚当?斯密在270年前就指明了,而且被证明在今天依然正确:是垄断者,是贸易保护主义者。不幸的是,在亚当?斯密所寄予厚望的公共机制从来没有停止运转的情况下,垄断者、以及贸易保护主义并不总是被关进铁笼里,一有机会,这两类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就会跑出来,扰乱市场的正常健康运行,伤害一部分人的利益以自肥。即使是当今自由贸易的重大机制——WTO,也总有人处心积虑地滥用它,以打击竞争对手,这实在是在开亚当·斯密的玩笑。不过,这也从反面证明了斯密对人性的洞察:人性深处是有阴影的,人性的善恶程度不一,看不见的手应该充分发挥力量,道德情操的力量也应发挥正面作用,尤其是,公开的、统一的、中性的外在规则更不可或缺。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中所阐述的核心思想,一言以蔽之,曰:人类社会发展乃一自然秩序,这个秩序及其演进,根源于人们自然的倾向和情感以及以此种倾向和情感为动机的活动,而人们的倾向和情感归根结底是上帝(自然)的智慧所赋予的。如果转换成孔子《中庸》的话,亚当·斯密的“上帝的智慧”,就是“天之道”,而人类由此所展开的有益活动,便是“人之道也”。

      ■延伸阅读

      《拯救亚当·斯密》

      (美) 乔纳森·怀特 著

      湛庐文化出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

      这本书以小说体形式来演示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是把小说与经济学嫁接在一起的尝试。作者利用了看似荒谬的还魂附体之说,巧妙地引出了灵魂人物亚当·斯密,借他之口传达了作者酝酿已久的理念:即使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思潮甚嚣尘上的当今世界,也不要放弃追求一份真诚的感情和一种平静坦荡的心境,因为真正的幸福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