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专版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1:股民学校
  • 12:圆桌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圆桌
  • A7:基金·焦点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私募
  • A11:基金·专访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09 11 30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14版:理财·热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14版:理财·热点
    低门槛“噱头”揽客 银行系FOF重出江湖
    金价再创新高 短线风险积聚
    期待更稳妥的银行系FOF产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期待更稳妥的银行系FOF产品
    2009年11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涂艳
      ⊙本报记者 涂艳

      

      2008年至今,银行FOF类产品惨遭重创,原先在2007年风光一时的产品净值也随行情一泻千里,原先期待能够“优中选优”的投资者的美好愿望也落了空。

      而和公募基金类似,FOF类产品主要的风险也来自于股市的波动和投资顾问的投研能力。此外,产品选择的建仓时机和仓位比例,都会对产品净值产生很大影响。据统计,2007年行情尚佳时,国内绝大部分银行系FOF产品收益率在10%以上,表现优异的产品甚至能达到30%以上。而在进入2008年之后,大部分产品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有些净值甚至被腰斩。

      而拿这些近乎腰斩的收益率与同期公布的其他基金收益相比,被“优中选优”的前者甚至还比普通公募基金差了一大截,银行FOF类产品一度遭到投资者的质疑。

      “今年出台限制银行向普通客户发售涉及证券和基金的产品是为了控制风险,但是很难说行情回暖之后,这道监管的阀门是否会重新打开。而可以预见的是,牛市再现的时候这类产品的需求将被放大,投资者和银行都会有重新发行FOF类产品的要求和冲动。”

      原先,银行系FOF多采取银行与信托公司、券商三方合作的机制。其中,券商主要担任投资顾问,提供投资策略和建议;而信托公司则根据指令或建议制定具体的投资计划,并进行实际操作。而银行则充当产品募集人和托管行的角色,一般提取销售和管理费用。因而对于银行来说,发行FOF几乎可以说是稳赚不赔的。

      但是,此前一度不佳的业绩回报,是否能让银行FOF类产品重新得到投资者的认可还是个未知数。“在经过一轮大跌之后,投资者至少对产品的认识更加全面了,而银行处理纠纷也更加有经验了。至少从目前来说,银行发行FOF类产品还是较为稳妥的,毕竟高净值客户的承受能力较强且对产品有了基本认知。”交通银行一位产品经理透露。

      而对于投资者而言,又该如何选择一款较好的FOF产品呢?“相对来说,基金比直接投资股票风险降低,而普通投资者认为基金中的基金通过优选更降低了一层风险,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对的。如果投研团队挑中的基金属于激进型,那么相应的FOF的风险也更高。”普益财富研究员唐丽琼表示。这也意味着,投资者在选择FOF类产品时,不仅要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更需要对比一下投研团队此前的投资成绩,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挑选到更适合自己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