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总统”前些天诞生了。比利时首相赫尔曼·范龙佩当选,一度呼声很高的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对这一职位的长期追逐失败。
英国媒体报道称,尽管“欧盟总统”最初是被视为更重要的职位,但后来大部分注意力转到了“外交大臣”,这个职位对欧盟每年70亿英镑(105亿美元)的对外援助预算具有发言权,并将领导一个5000人的强大欧盟外交使节团。
所谓的“欧盟总统”的确切说法,应该是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欧洲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即为欧盟首脑会议,是欧盟的最高决策机构。欧盟的主要机构包括欧洲理事会、欧盟理事会、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欧洲法院和欧洲审计院等。在“欧盟总统”出现以前,欧洲理事会由欧盟成员国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及欧盟委员会主席组成,理事会主席由各成员国轮流担任,任期半年。顺序基本按本国文字书写的国名字母排列。欧盟首脑会议主要负责制订“总的政治指导原则”,其决策采取协商一致的原则。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是按照今年11月3日通过的《里斯本条约》设立的。根据职务特点和内容,这两个职务被形象地称为“欧盟总统”和“欧盟外长”。
其实,布莱尔在形势已变得很明朗时已退出了竞争。在欧盟中占支配地位的中右派领导人决定,这一由《里斯本条约》设立的职位应该落入他们的集团中。据英国《卫报》报道,欧盟首脑会议即将开始前,在布鲁塞尔一个欧盟中左派领导人参加的会议上,英国首相布朗为了最后助布莱尔一臂之力,开始实施“B计划”。但是,布莱尔并没有得到这个派别的支持,布朗遂把布莱尔的提名撤回,代以提名英国上议院前领导人阿什顿出任高级代表。在英、法、德和其他欧盟国家的政治博弈之后,布莱尔的“隐性弃权”终于使得阿什顿顺利获得了“欧盟外长”职位。
阿什顿曾经担任过副国务大臣,在2007年成为英国上议院领袖,并有参加核裁军运动的经历,但外界许多许多人并不熟悉她。
布莱尔的失利,实际并不让人意外。在英国国内,两个主要在野党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一直都公开反对布莱尔出任“欧盟总统”。英国《每日电讯报》此前刊登YouGov机构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支持布莱尔出任此职的英国选民不足三分之一。另外,欧盟各国也不希望选出的“欧盟总统”是个性突出、能力超强的焦点人物,他们更愿意选择一个能够游刃于各国之间,协调成员国立场和关系的“低调”“总统”,因此出身“小国”反倒成了优势。
再则,许多欧盟国家都对布莱尔坚持对伊拉克战争的立场不满。而且,英国至今不通行欧元,也不是申根国,一个要代表欧盟的人物,如果不能从一个使用欧盟的共同货币和加入到免签证旅游区的国家选出,这些欧盟国家是无法接受的。应该说,伊拉克战争恐将成为布莱尔永远无法甩掉的政治包袱了。11月24日,英国《每日电讯报》曝光了上百页的英国政府秘密文件,这些文件显示,英国早在2002年初就策划全面入侵伊拉克并推翻萨达姆政权。可是在整个2002年,布莱尔在接受议会质询时都表示,英国的目标是解除萨达姆的武装,而不是推翻其政权。此外,在数次接受媒体采访时,布莱尔针对“英国有没有做好对伊拉克进行军事行动的准备”时,布莱尔的回答都是清晰的“不”。这些,又给布莱尔未来的政治生涯在全球的影响力又增加了一道阴影。
不过,若是从“赚钱”的角度来说,布莱尔的退出倒是大大有利的。按照欧盟理事会委员的行为规定,公职人员必须放弃一切“有偿或无偿工作”,而有偿演讲是布莱尔利润最丰厚的副业之一,另外,虽然在慈善机构担任名誉职务是被允许的,但前提是公职人员“对机构的管理不具有决策权”,定期募资也根本不可能。这样,要布莱尔真当选,他主导的慈善基金将被迫重组,他代表布莱尔公司为摩根大通和苏黎世金融等提供咨询服务之类的所有商业行为都必须叫停。甚至,对他出版回忆录可能也会有所影响。
可以说,谁出任“欧盟总统”,其实并不十分重要,因为对于个人,这个职位形象多于实权。但围绕这个职位,欧盟各种势力却在一系列纷纷扰扰中经历了又一次大较量。
(作者系伦敦欧金投资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