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融资
  • 11:特别报道
  • 12:广告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一周策略
  • B1:披 露
  • B4:产权信息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2009 12 1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0版:公司·融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0版:公司·融资
    首家版权投资基金公司年底挂牌
    版权基金“喷薄欲出”
    版权产业投融资难“命门”何在?
    大众公用:创投业务“不冒进”
    电广传媒:创投业务进入高速发展期
    远程教育投资前景几何?
    中国低碳经济起步
    如何实现“产融对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版权产业投融资难“命门”何在?
    2009年12月0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记者 胡薇 ○编辑 全泽源
      访中国版权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张秀平

        ⊙记者 胡薇 ○编辑 全泽源

      

      多家版权产业基金即将涌现,各路资金也对版权行业兴趣盎然,究竟该行业前景如何,还有哪些问题有待破解?为此我们专访了中国版权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张秀平。

      上海证券报:你如何看待我国版权产业的发展?

      张秀平:目前我国版权产业发展非常迅速。该产业投资回报率比较高,与一些加工业和一般的服务行业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版权产业还是绿色产业。因此现在很多银行、投资公司都很看好,但问题在于他们对于版权产业不熟悉拿不准,不知道哪些投资回报高,哪些投资风险高。

      上海证券报:那你认为解决版权产业投融资难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张秀平:关键在于解决版权产业的评估。现在基金的建立有个前提就是必须要有几项准备:一要有比较完整的方案,其次有一个比较好的团队,还有就是版权的价值评估。要知道投资方是不会盲目投钱的,所以一定要有一个比较好的价值评估,但价值评估他们做不了,需求方也做不了,只能是像我们交易中心来组织专家做。

      现在关于版权的价值评估现在主要有几种方法,即成本法、效益法、市场法,但这些评估方法都有一个问题就是忽略了人的因素,特别是领军人物的因素。我认为版权的价值评估不能忽略来开发和利用这个版权资源的团队,特别是领军人物的价值。但这样一来版权价值评估又牵涉到人物价值评估,就更复杂了。所以现在虽然我们都在讨论研究,但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上海证券报:你觉得版权基金是否应该引入民间资本?

      张秀平:版权产业的发展不能光依靠政府,应该把广阔的民间资本吸纳进来,而且在某些领域,民间资本的运用可能更为便捷。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觉得可以采取多家的方法,只要是按照规范,取得政府监管部门的批准认可,大家多沟通,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逐步把这项工作开展起来。

      “国家民营并举”,有条件的都可以来做这方面工作,为版权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投融资的渠道,共同促进我国版权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