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的迪拜事件,却对A股带来了严重拖累,这说明,市场对于政策面、基本面的认知上存在缺陷,缺乏对后市稳定的预期
●这次下跌的主要动能来自短线资金,而那些长线资金面对大跌,并无较大建仓动作,使市场明显缺乏稳定的资金供应局面。这种资金结构上的不合理,或将使行情难以持续流畅运行
⊙申万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 桂浩明
○编辑 李导
上周沪深股市出现了大幅震荡行情,出现了自9月份以来的最大调整行情,以至一些投资者因此开始怀疑:本轮行情是否结束了?尽管到了本周,市场反弹企稳,基本上挣脱了刚形成的下降通道。但是,临近年末,市场上又洋溢着一片走“跨年度行情”的氛围时,股市出现这样的震荡,还是值得作一番深入思考的。
隐患之一:市场表现虽强但基础不牢固
从盘面看,这次股市震荡,发端于海外媒体对境内上市银行将进行大规模再融资以补充资本金的报道。虽然几乎是在第一时间,有关银行对此作了否定,而银监会也明确表示没有强制要求商业银行执行13%的资本充足率标准,但是那些不实消息还是不胫而走,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市场恐慌。这说明了什么呢?很明显,一个真正的强势市场,一个资金供应是足够充分的市场,应该是不会受困于这种传闻的。这是因为,一方面在目前市场条件下,不太可能出现商业银行集中向境内社会股东进行再融资的状况;另一方面,在市场强势状态,上市银行的再融资不会,也不应该被视为大利空。显然,从这次市场的表现看,应该承认虽然其确实有强势的一面,但同时基础又是不够坚实的。这一点,也和国家经济复苏的状况有点相似。无疑,投资者对此应该有个清晰的认识,要看到市场运行中的不平衡,还不能盲目乐观,特别是对其在资金持续供应角度上所显示出脆弱的一面。毕竟,这是市场的一个隐患。
隐患之二:缺乏对后市的稳定预期
另外,迪拜事件导致股市跌幅加大,但在世界经济范围中,迪拜事件不能说是大事,而且,受迪拜事件冲击较大的,主要是欧洲的金融机构,特别是英国的金融机构,要蔓延为国际金融危机的第二波,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事件,还是对A股带来了严重的拖累,不少股票出现了恐慌性下跌。当然,事件的突发性及在一定时间内的不明朗性,是引发投资者惊慌失措的重要原因。但问题也可换个角度看:为什么在情况并不明朗的时候,大家宁信其有而不信其无呢?而且,多数人选择了离场而很少有人想到此时逢低买入呢?这只能说明,投资者的心态并不稳定,尽管大家都表示对后市乐观,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震荡,却再也乐观不起来了。显然,在对国内政策面、基本面的认知上,市场是存在缺陷的,缺乏对后市稳定的预期,恐怕也是当前股市运行中的一大隐患。
隐患之三:短线资金活跃 长线资金麻木
还有一个隐患,它体现在市场活跃资金的结构上。在此次震荡中,强势股调整幅度普遍较大,跌幅较大的,多为前期涨幅不错的品种,而那些名义上应是受影响较大的银行股等,却跌幅相对有限。显然,这次下跌的主要动能来自于短线资金,他们集中对热门品种进行操作,但并没有中长线投资的考虑,在大盘走势异常时,自然在第一时间选择退出,而且这种退出是很坚决的。而与此同时,那些长线资金,面对在他们看来估值并不高的品种所出现的下跌,也没有较大的建仓动作出现,这就使得市场明显表现出缺乏稳定的资金供应的局面。这种资金结构上的不合理,也就令行情难以持续流畅运行,往往因为某个事件引发不必要的过大震荡。应该说,这种状况的存在,对于股市的进一步走高,是个很不利的因素。
当股市复归平静的时候,市场对后市又普遍开始乐观起来。当然,这一点并没有错,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投资者还是要从刚发生的大震荡中汲取教训,认识到市场所存在的隐患,并认真设法加以化解;否则,即便股指再次涨上去,但其内在的不稳定性,还是会不时地对行情带来干扰,导致新的大震荡,而这是市场各方都不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