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近期融资规模陡增,其中再融资的规模甚至可能远远超过IPO的融资规模。
根据证监会不久前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前10个月,A股IPO融资规模为1118.23亿元,再融资规模为1933亿元,共计融资3051亿元。另外,目前,累计已有66家公司的IPO批而未发,预计融资需求高达346亿元;同时还有54家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包括增发配股)批而未发,增发配股的数量高达204.86亿股,也有上千亿元的融资规模。就在这66家批而未发的公司里,今年9至11月通过证监会审核的公司数量分别是15家、14家和28家,11月“过会”的公司数量几乎是过去两个月的总和。还有4家公司正在等待“过会”表决结果;另外6家公司发行也已确定。还有,有54家公司的再融资要求已获证监会的批准,但尚未进入发行程序,这将为市场增加204.46亿股的筹码,即使按11月25日这些公司收盘价的50%计算,融资规模也超过1300亿元,几与创业板1397亿元的市值规模相当。尤其对市场有着决定性影响作用的是,工行、建行、中行、交行及招行等大银行金融机构,出于补充资本金的目的,可能需要通过股市再融资3680亿元,以保留足够的实力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信贷损失。
股市的发展永远是与经济发展趋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今年以来,在经济基本面逐步好转以及各方面政策的积极呵护下,沪深股市已逐步恢复了元气,而且一定程度上已凝聚了人气,这种良好的形势应当好好珍惜。
目前,美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其经济复苏根基并不牢固,不排除有二次探底的可能;一些欧美还有亚洲国家过早退出刺激政策,使全球经济复苏的道路变得崎岖不平;再加上目前迪拜面临主权债务违约,政府投资机构迪拜世界集团宣布暂停偿还债务,引发投资者对其债务违约风险可能蔓延至全球金融体系的忧虑等,不确定因素因之大增。我国尽管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7.7%,提前探底回升,但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稳固、不平衡,经济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其中结构性矛盾仍然相当突出;遭遇以美国为代表的多国贸易保护主义,外贸出口形势不容乐观。这个时候的股市,其实还是很脆弱的,尤其需要小心呵护。由此,笔者以为,公司再融资必须有序进行。决策层还应严把公司再融资关口,继续为我国股市的健康运行保驾护航。
首先,引导投资者辩证看待上市银行再融资。众所周知,在A股市场中,银行股在股市中拥有“定海神针”般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银行股稳,A股市场就平稳;银行股震荡,A股市场就会随之震荡。既然银行股在股市中的作用如此巨大,那么,此次上市银行巨额再融资,虽对市场短期构成利空,但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提高了,抗风险能力增强了,竞争力提高了,发展后劲更足了,却是对股市、对投资者的长期利好。何况上市银行再融资短期利空,根本不足以抗衡不断向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还有,现在对下一年仍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无悬念,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所以,股市逐步向好这个大趋势是不会改变的。
其次,公司再融资不应在短时间内集中扎堆推进,无论是公司的IPO还是增发配股,都应当根据股市的承受能力,分期分批审批;更重要的是,监管部门应严审上市公司资质条件,切实提高审核质量和控制市场风险,严格把好新股质量关。对于增发与配股行为,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增发扩股立法,尤其需要有一个对申请增发公司的历史业绩与历史社会回报考核过程,由此确认是否批准增发与配股,从而纠正上市公司从股市圈钱的投机心态,达到通过股市促进上市公司的高效发展以及促使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的目的。
再次,公司再融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除了一定比例的再融资可以通过股市完成之外,还可以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定向增发,或发行次级债、混合资本债、金融债以及分离交易可转债。尤其是分离交易可转债,是债券和股票的混合融资品种,是一种公司再融资品种创新,值得尝试。另外,还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途径,逐步实施各种级别和类别的资产证券化,减少不必要的不良资产和利率敏感性风险扩散的可能,确保银行信贷资产的高效运营,有效防控金融风险。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