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调查·区域
  • 12:地产投资
  • A1:市场封面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路演回放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2009 12 2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焦点
    购进价格指数再度回升 CPI涨幅年底有望转正
    PMI指数连续9个月高于临界点 经济回升态势趋稳
    时隔三年 日本重启量化宽松政策
    新出口订单指数回落 出口复苏面临波折
    日本紧急干预日元或难奏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PMI指数连续9个月高于临界点 经济回升态势趋稳
    2009年12月0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吴婷 ○编辑 衡道庆
      

      

      中国家统计局、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日公布数据显示,1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5.2%,同上月持平。有关专家表示,这可能预示经济景气度达到较高水平以后开始稳定,也预示着未来经济回升态势可能趋稳。

      

      经济回升态势趋稳

      我国PMI指数已经是连续第九个月高于经济扩张和衰退的临界点。中采咨询于颖表示,由于前期政策推动的惯性和季节惯性,实体投资逐渐兴旺,带来制造业需求和生产的双双上升,印证前期对未来指数继续走高的预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未来政府投资的力度将逐步降低,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处于转换之中,外贸出口好转,但难出现较高增长,推动经济回升的力量在交互变化中趋于稳定,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断提高。

      数据显示,20个行业中,只有造纸印刷及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饮料制造业3个行业低于50%,其余17个行业均高于50%。

      从分项指数来看,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基本同上月持平;积压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购进价格指数有所上升;新出口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从业人员指数有所下降。

      中国物流中心称,经过持续多月回升,目前中国制造业PMI指数已经达到较高水平。这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异常波动基本消除,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由刺激性政策下的恢复性增长向常态下的稳定较快增长转变。

      

      四季度GDP增速或达10%

      由于PMI指数的持续向好,专家普遍对四季度经济增速持乐观态度。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潘向东表示,2010年全年我国GDP增速将达到9.5%,考虑到国家将对2008年的GDP增速进行修正,增加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预计2009年4季度GDP增速达到10%左右。

      渤海证券预计,2009年和2010年我国经济同比增速将会出现大的倒“V”型走势,就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趋势而言,在政府刺激政策的作用下,以房地产等民间投资、出口复苏、城镇居民消费等经济增长的自主动力将会在四季度和明年稳步加强。房地产投资和出口复苏将会成为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

      于颖表示,民生与科技仍然是未来经济增长主要落脚点。我国目前阶段促增长的重要性仍然高于防通胀,但预计到明年,通胀预期管理的重要性将提升。大力提升、稳定内需是政策的主要方向,方式方法有提高养老金水平、扩大农村消费试点区域和产品等;科技生产力的转化将成为鼓励投资重点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