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门全部手动
·洗手间没有抽取式的擦手纸
·用泥土发电
·用木头做燃料
·世界上第一个征收碳税的国家
·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四分之一
北欧小国芬兰已悄然跨过了可再生能源战略启动以来的第40个年头。记者日前有幸来到这个以森林、岛屿和诺基亚闻名的国度,对那种流淌在血液中的“低碳文明”有了深刻的感悟。
低碳首先来自实实在在的节能行动。没有标语、没有口号,芬兰人只是默默因循着多年传承下来的节能传统。“芬兰的公民都知道如何节能。就拿关灯和礼品包装这些小事来说,没有人会在离开办公楼时让灯随便开着;也没有人会对礼品进行过分地包装。”芬兰环境部部长史蒂芬·瓦林对记者说。
走在赫尔辛基的大街上,随处可见一些建筑物的顶部放置着一块块银色的金属片,这是太阳能设备。在芬兰,公司可以向政府申请对这些太阳能装置提供高达总成本35%的补助,一般家庭也可申请20%的补助。
不仅如此,当地绝大多数建筑都履行芬兰环境部制定的建筑物隔热新标准:首先是建筑物的墙体必须有绝热层,室内要有通风设备;其次,每个房间的供热装置安装自动调节阀门;最后,增加墙的厚度,采用二层或三层玻璃窗。采用上述措施后建筑物热能消耗据说可减少10%-15%。
来到芬兰政府或企业,即便是贸工部这样的实权部门,抑或是瓦锡兰这样的工业巨头,大门竟然都设在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内,没有富丽堂皇的大厅,更没有不断播放广告的液晶屏。走进这些场所的电梯,却发现芬兰的电梯大多小得不能再小,通常只能容纳四五人,如果多一个人就会觉得连转身都很困难。尤为新鲜的是,电梯门竟然都是手动的——木质的板门需要推一下才能打开——仅此一项就可省下不少的电力。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就在这样一个森林覆盖率高达70%、造纸业高度发达的国家,洗手间里竟很少看到抽取式的擦手纸,而代之以一种可重复洗涤的、转轴式的擦手巾。
如果说这些还只是流于表面的低碳经济形式的话,那么一种更深层次的“低碳文明”早已深植于芬兰的人文和制度之中。一个数据很说明问题,目前可再生能源已占到芬兰整体能源利用的四分之一(25%),而中国这个数据目前仍在10%以下。芬兰由此也成为欧盟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最高的国家。
在芬兰,任何企业都可向政府申请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的资助,政府将给予25%-40%的资金补贴。“它们可以自由利用这些补贴来参与各项具体的计划。不过,这些计划的实施要受到政府的监控。”芬兰贸工部能源司主任泰斯托·图鲁伦对记者说。
2005年,芬兰政府用于这方面的资助经费达到3120万欧元。最近几年,这类资助还在不断增加,以进一步推动风能、太阳能、生物气体等有利于环境的能源项目开发。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一种名叫“泥煤”的可再生能源,也就是曾出现在中国科教节目中的“泥土发电”项目。
在芬兰南部城市福尔萨市的VAPO发电厂,负责人麦卡·帕苏拉向记者介绍了这种看上去和泥土没什么两样的物质。每天,一辆辆大卡车都会从附近的湿地中收集大量泥煤运到这座发电厂,在此经过转化后向周边地区发电。尽管在能源富足的国家,泥煤几乎不为人所关注,但在能源紧缺的芬兰,这种物质所产生的电力竟然满足了福尔萨市近五万人口的用电、水暖需求。
不仅泥煤,甚至连木头也是芬兰的燃料来源之一。“目前,芬兰所有造纸的垃圾和做木板产生的废料都要再利用作燃料,而在森林里砍树时留下的枝杈和树根同样被收集起来当燃料。由于用木头做燃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芬兰已经掌握了这方面的技术,在世界上非常领先。同时,芬兰也会给收集废木料的农民补贴。只要与环保有关的能源产业,如用木头做燃料等都可以不用交税。”泰斯托·图鲁伦说。
他告诉记者,芬兰能源利用的长处就在于多样化:很多年前,石化能源还占到芬兰能源结构的60%,但目前只占27%。
此外,芬兰政府还专门设立了国家技术创新局,推动当地企业的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1990年代,芬兰政府意识到单纯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还远远不够,因此设置了一个新的税种——“碳税”。芬兰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根据能源中碳的含量收取能源税的国家。碳税实质是一种调节税,它通过向使用石油、煤这些化石燃料的企业征税,来补贴使用生物燃料的企业。从而,诸如沼气、泥煤等生物质能源的利用开始有利可图。
如今,芬兰已经启动了第五座核电站的建设工程。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当地化石能源的占比将进一步下降,一个很多国家梦寐以求的、不依赖石油的低碳“伊甸园”正在渐渐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