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特别报道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市场纵横
  • B1:披 露
  • B4: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2009 12 4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1版:市 场
    税延养老险细则“出水” 上海或增20亿保费
    宏观调控的可能走向
    大盘欲擒故纵意在蓄势 行情步步为营利于上攻
    每日关注
    税延养老险开闸 保险三巨头受益最大
    后市有望震荡上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宏观调控的可能走向
    2009年12月0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庄健 ○主持 于勇
      庄 健
      ⊙庄健 ○主持 于勇

      

      接近岁末,又到了总结全年经济表现并为明年经济走势谋局的关键时刻。如何评价今年以来的宏观经济表现?宏观调控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明年宏观调控的重点应如何确定?这些话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表现可用“内需强劲增长、经济明显复苏、结构调整缓慢、通胀预期增大”予以概括。

      去年11月9日,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中国政府果断宣布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出为期两年的总额达4万亿的刺激计划,并公布了以“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为核心的十项具体措施。目前大多数机构和学者预测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将接近10%,全年8%的“保增长” 任务将超额完成。

      然而,在“保增长”任务将顺利完成的同时,“调结构”任务的完成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一是内需中投资和消费的结构不仅没有改善,还有恶化的趋势。在前三个季度的GDP增长中,投资的贡献率达95%,远超过消费的贡献率52%。二是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投资增速超过非国有投资。今年前10个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同比增长39%,而非国有企业投资同比仅增长29%。直接受益于政府刺激计划行业的投资(如铁路、公路及其他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增长幅度普遍超过40%,而房地产、制造业以及其他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竞争性行业的投资增速则普遍低于20%。三是在信贷结构方面,国有及大型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能力普遍增强,而广大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却依然突出。四是在投资快速增长而出口复苏缓慢的环境下,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的现象重新抬头。五是由于资源价格改革的步伐缓慢,导致大量高耗能、高污染以及资源消耗型的行业和企业“死灰复燃”,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上述结构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也不利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一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天量的银行信贷支持。而远超于年初目标的信贷投放和货币供应,在促进内需增长的同时,也推动了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火爆。今年以来,全国大中城市的房价普遍回升,部分城市的房价已达到或超过2007年出现房地产泡沫时的水平;近期股市价格虽有所调整,但与年初相比也有50%以上的增幅。基于对资产价格快速上涨、银行信贷大幅度扩张以及国际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等多种因素的考虑,人们对明年通货膨胀的预期已明显增强。对日益上涨的通货膨胀预期,如不采取一些前瞻性的微调措施予以引导和化解,通货膨胀预期就有可能通过各种途径影响需求和成本,导致通货膨胀的提前到来。

      明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明年的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诸多领域的改革进展情况都将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产生重大影响。

      笔者认为,明年宏观调控的重点应放在“稳增长、调结构、防通胀”。

      “稳增长”,就是要巩固目前支撑经济增长的基础,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就业的增长和民生的改善,争取为“十二五”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打下一个健康、稳定和可持续的基础。

      “调结构”,就是要加大改革和调整的力度,改革和调整在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和收入结构中那些不合理、不公平、不和谐的部分,进一步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提高效率方面的基础性地位。

      “防通胀”,就是要充分重视消费物价和资产价格的变化,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窗口指导、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等手段,适时、适度调节信贷和货币供给增长,有效管理和引导通货膨胀预期,防止恶性通货膨胀的发生。

      (作者系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

      栏目联系方式:yyou200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