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特别报道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市场纵横
  • B1:披 露
  • B4: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2009 12 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观点·专栏
    私募股权基金空间大
    法律政策环境缺口多
    金融深化理应成为结构调整重要内容
    迪拜危机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汇率制度改革是绕不过去的
    银行收费:狮子大开口
    世上本无田螺姑娘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世上本无田螺姑娘
    2009年12月0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周洛华
      周洛华
      王百合是我很早以前的同事。她喜欢看我那些发表在《上海证券报》上的资本市场人物素描的系列专栏,她说那些小人物的命运起伏感动着她,她甚至能够如数家珍地讲述精明的郭末弱,可怜的朱富贵等人的事迹,出于保护她内心纯洁美好想法的动机,我没有告诉她真相:其实这些人物多半是我杜撰的。十多年前,我曾一度猜想,她甚至可能不仅喜欢我的文字,也喜欢我本人。后经证实那是我对她的误解,我由此猜想,是否她或者其他读者也对我和我的文章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误解呢?我认为,这种误解可能普遍存在,其根源在于大家内心都有一个找到“田螺姑娘”的美好梦想。

      我印象中的王百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她仔仔细细地干完公司里面的每件差事之后,才开始想起抱怨工作压力大,负担重。她并不需要我附和她的抱怨,她只需要一个听众,然后被突如其来的新任务叫走,而我则继续留在公司咖啡座上茫然地思索着什么。我不知道我是否在等她忙完下一件任务之后再回来向我抱怨,我只知道对于周围那么多小人物的命运只有同情和倾听,而没有其他任何办法。

      我回国以后去了新的地方工作,王百合很快就在报纸上找到了我。我则煞有介事地对电话那头的她摆谱说自己很忙,要开各种重要会议,去和很多重要人物讨论资本市场的前途等等。而其实我大多数时间面对着平静的电脑平板显示器,无所事事。人都想去展现自身光明的一面,也因此只看到别人光鲜亮丽的地方。我现在为我当时的表现而羞愧,因为王百合是个真诚的小散户(她自称“王小散”),我即便不能帮助她,也不该那样怠慢她。

      所以,后来我就主动给她打电话,要她卖掉房子,卖掉一切能够卖的东西,省下每一个子儿去投资股票。电话那头的她肯定呆了一片刻,然后问我为什么?我说这是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并建议她搬到办公室睡觉,这样既能够省钱又能够让老板满意。然后我故意放声大笑,她则更加惊讶。

      果然,股票之后确实涨起来了,我的预言都成真了。她很快就把我的形象神化了,外间一时间口口相传地说什么我抽着大雪茄,随意敲着键盘便决定着大把资金和散户的命运。我的虚荣心似乎得到了更多的满足。与此同时,我发现她是非常关心别人的人,能仔细地洞察到一些细微的变化,也时常利用出差的机会给我提供一些雪茄,我则毫不客气地收下,然后给她随便推荐几个股票。事实证明,我并没有帮助她变得更为富有。为此,我深感不安。我曾经有一个装雪茄的大木盒,每次抽得差不多的时候,我就想“嗯,我的田螺姑娘王小散会帮我把这个盒子重新装满的”。事实确实如此,她大致能预测我消耗雪茄的速度。那个木盒就成了我的神奇米缸,常常在我不经意间被田螺姑娘装满了。

      前年股市下跌之后,我没能挽救她的账户损失。我很遗憾地发现,其实我并不是她的“田螺姑娘”,每次股票下跌的时候,又能重新把她的账号亏损填满。于是,我想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为什么去相信那些不熟悉的人,而怀疑我们熟悉的人或者自己的判断呢?我的母亲就从来不太相信我对股市的判断,她宁可去听电视里面那些西装革履的分析师们的预测。我说,妈妈,您怎么能够去相信那些人呢?而假如我设身处地从我母亲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话,我会发现,她老人家怎么能相信眼前这个邋里邋遢,不修边幅,穿着拖鞋的儿子呢?当然倾向于相信那些看上去更正统正派的专家,她内心肯定感觉他们比她懒散的儿子更正确。所以,这些电视里的分析师,就是我母亲的“田螺姑娘”。行情好的时候,我妈会一场不拉地准时收看某个财经节目,期间绝对不接任何电话。

      我想,可能其他人也会有类似的处境。人们自大自夸地总想扮演救世主,哪知其实对未知世界和企图拯救的人一样无知、无能和无奈。我想起一句西谚,大意是:“你宁可闭嘴,让大家猜想你也许什么都不懂;也千万别开口说话,这样就会打消他们心头最后一点顾虑。”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可能或多或少地有一个田螺姑娘的梦想,也许还都乐意成为别人的田螺姑娘。但是面对资本市场的变化无常,看着王百合和我母亲的账户,我只能说,“还是让我们相信那些朴素的真理吧,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更别说田螺姑娘了。”

      (作者系上海大学房地产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