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特别报道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市场纵横
  • B1:披 露
  • B4: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2009 12 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特别报道
    六大交易所老总共议构建亚洲一流期交所
    周正庆:加强监管金融衍生工具和产品
    周道炯:加快出台期货法
    国际期货大会纵论中国“期货角色”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六大交易所老总共议构建亚洲一流期交所
    2009年12月0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刘雨峰 刘伟 ○编辑 朱贤佳
      国际期货大会聚焦“期货市场、中介机构与实体经济” 本报记者 刘伟 摄
      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

      张育军

      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

      宋丽萍

      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

      杨迈军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

      朱玉辰

      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

      刘兴强

      郑州商品交易所理事长

      王献立

      交易所领导圆桌论坛——这是历年期货大会的保留节目。昨日,国内6家证券期货交易所老总——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宋丽萍、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杨迈军、郑州商品交易所理事长王献立、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刘兴强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齐聚一堂。一方面,就构建亚洲一流交易所的目标,各大交易所领导从期货品种、制度创新、产业服务等方面共商大计;一方面,从投资者教育角度,各大交易所领导就“合格投资者制度”建设等话题进行探讨,发表精彩观点。

      ⊙记者 刘雨峰 刘伟 ○编辑 朱贤佳

      张育军:投资人的治理结构与机制建设同样重要

      “股指期货好不好?在座的没有一个说不好,问题是你卖给谁?你的人在哪?他能否正当使用?”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张育军在3日举行的国际期货大会上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张育军认为,投资人状况决定了这个市场是否可持续发展,当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投资人的治理结构与机制建设。

      张育军表示,中国市场快速发展,必然对衍生品市场,特别是期货市场提出极大需求,但发展状况还是取决于投资人,适当的产品必须卖给适当的投资人。

      “股指期货好,但是出来能不能好?我们不敢拍胸脯。”张育军说。他进一步表示,中国投资人是否成熟、专业、理性、具有良好的治理结构,是我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恰恰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长期的工程,它不光涉及我们投资人的制度建设,投资人的产品认知能力,特别是机构投资者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文化。

      张育军指出,国内投资人状况要从当前状况走向更加专业、成熟、理性、更具有良好的治理结构、内在机制,这样才能为我们新的产品推出才能奠定一个良好基础。市场发展的关键和核心在于进一步使我们中国证券期货市场投资人逐步成熟起来。

      宋丽萍:交易制度建设应该跟随市场。

      “目前我们国家最大特点就是市场发展非常快,但是制度制定是滞后的,可能有环境问题、程序问题。一方面应该增加审批速度;另一方面,业界应该充分讨论,给业界一个稳定的预期。”深圳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宋丽萍表示。

      杨迈军:建立更加科学的制度

      “规则和细则修改完善方面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杨迈军表示,目前正在加快研究论证交易所在套期保值方面的新政,希望尽快推出,同时在产品创新方面,考虑适时推出铅、白银、原油等期货品种。

      谈及规则的修改,杨迈军介绍说,比如怎么样引导套期保值,为套期保值提供更好的条件,有很多思路都在继续研究。另外把套期保值按月审批改为按年审批;给予套期保值在交易成本上的优惠,建立起更加科学的制度。

      产品创新方面,杨迈军表示,还要继续深入研究和开发,在适当的时候推出包括铅、白银等品种。同时在这个基础之上,还考虑比如说有色金属的指数以及现在比较成熟的期货品种的期权。另外最重要的一个商品期货,原油期货,我们也在持续深入研究中。

      朱玉辰:股指期货风险控制放首位

      “股指期货不是一个大众、广泛参与的投资工具,它是一个风险管理特殊市场、特别市场。”所以,“股指期货投资者必须做到‘三有’,即有经济实力、有期货市场、有期货一定的模拟经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在第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上表示。

      朱玉辰解释说,目前建立的股指期货适当性原则从思路上讲有两套体系,一套体系就是建立三个硬性指标,另一套体系还建立了股指期货适当性制度弹性指标。在硬性指标当中,作为股指期货投资者得有三个具备:第一,投资者得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对其经济实力做一些选择。现在初步设计资金50万元以上的客户先进行开户;第二,要有知识,对市场有一定了解,我们要组织一种测试,要对投资者进行业务测试、风险提示;第三,投资者要具备一定经验。要做一段时间仿真交易,要有一段时间商品期货经历。朱玉辰提醒,股指期货引进中国,首先把风险控制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上。

      刘兴强:产品开发要面向全国

      “大连商品交易所将按照国务院给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定位,面向全国开发产品,把大连商品交易所办成亚洲重要的期货交易中心。”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刘兴强先生表示。

      具体来讲,大连商品交易所会从以下两方面推进建设。首先,大连商品交易所应该成为辐射全国的一个期货交易中心。未来产品品种的开发要面向全国,尤其是西部、西南部、中部。同时,提升会员,包括期货公司的服务能力、竞争能力可能跟开发这些中西部特点期货品种紧密联系起来,把市场经济的理念引进,用市场交易的方式来带动这些企业去发展。第二,继续办好产业大会。已开办的玉米大会、塑料大会、油脂油料大会,已成为我们向市场推介向产业服务的一个载体。

      王献立:加强行业、产业服务

      “郑州商品交易所会从加强行业、产业服务等方面着手,推动交易所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郑州商品交易所理事长王献立表示,推动交易所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从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开展行业、产业企业服务的活动,走进产业、贴近行业、服务企业。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第二点,交易所对重要的一些品种进行了梳理,对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了完善。通过行业、产业和一些相关的企业的建议,交易所会及时对规则制度修改完善。第三点,加强市场功能。总结期货市场怎么服务三农,特别作为农产品为主的期货交易所如何为三农服务。

      在具体业务规则上,从五个方面进行改进。第一,进一步改进,对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进行完善;具体制度方面,继续研究如何降低保证金。第二,放宽客户最低持仓限制。第三,简化套保程序。第四,优化交割的方式、创新交割方式,方便交割。第五,加强期权交易方式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