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特别报道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市场纵横
  • B1:披 露
  • B4:数据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2009 12 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要闻
    减排承诺昭示中国的自信与务实
    “黄三角”正式获批 上升为国家战略
    央企利润今年有望实现正增长
    成思危:有实力企业应加快海外并购
    上交所携手中评协
    加强上市公司资产评估监管
    太极计算机、山东丽鹏下周一上会
    财政部叫停财政违规担保集资行为
    国土部严格土地供应 落后产能难“立足”
    纳入工资总额 职工福利费“新规”出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减排承诺昭示中国的自信与务实
    2009年12月0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作者 邓聿文
      □作者 邓聿文

      作者系

      《学习时报》副编审

      中国用一个很高的量化减排目标来严格约束自己。中国的减排承诺,首先是体现了一个大国的负责任态度,其次是促成和加快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减排承诺背后反映的是中国的自信与务实。

      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召开前夕,中国首次宣布了清晰的量化减排目标:在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并将这一目标纳入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约束。据此,中国用一个很高的目标来严格约束自己,这一举动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和高度评价。

      那么,如何看待中国的减排承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中国作出减排承诺的积极意义。

      首先,当前中国经济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控制减排目标事实上会面临巨大压力和明显困难,故此时中国的减排目标,既是对即将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有力支持,同时也是向全世界传达了一个信息:中国正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大国,也越来越有能力和信心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国际责任。

      确实,气候问题是近年来的一个重大国际热点问题。在“共同而有区别责任”的原则之下,中国既要注重国家利益,又要以维护全人类利益为己任,在全球气候问题的国际合作中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主动承担起自身的责任。

      尽管中国当前还是个发展中国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很低,但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位居世界首位。考虑到中国经济的规模及成长性,中国是应当承担起更大的减排责任。中国在减排问题上如何行动,对实现《京都议定书》制定的全球减排目标也至关重要。由此可见,中国提出的减排目标,体现了中国的自信和负责任的大国态度。当然,这对有关各方的减排态度、特别是对哥本哈根大会取得成功都将产生重要的、积极的影响。

      其次,中国提出的量化减排目标是切实可行的,尽管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将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中国将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减排承诺,同时减排承诺也将促成和加快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

      从过去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来看,中国重蹈了以消耗资源、能源和污染环境为主的西方早期工业发展之路。确实,“两高一低”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使得中国的环境早已“不堪重负”。如何在资源和环境约束下开辟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探索低碳经济发展也就成为中国这个后发国家应当肩负的时代重任。

      鉴于到2020年前,中国仍将处于重化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如果我们不采取得力措施,那么能源和资源的瓶颈约束将难以支撑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借助外力,有时对推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还很有效。确实,中国的减排承诺将产生一种倒逼机制,迫使我们不得不采取更有力的节能减排措施,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型,以此大幅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最终实现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一个较高减排目标。

      对此,我们应当大力调整严重依赖于煤炭供应的能源结构,逐步向低碳和绿色的能源结构方向进行转型。客观而言,中国在实现能源结构调整方面是有一定优势的。这是因为,目前中国的许多基础设施尚在建设和发展之中,并不像欧美国家那样基本上已经定型。因此,在早、中期发展阶段中,我们可以优先规划去建设那些绿色的固定资产。

      另外,中国还具有一些独特的制度优势,如政府具有很强的行政调控能力,只要把好绿色发展的大方向,一些发达国家难以办成功的大事在中国往往有条件办成。当然,借助减排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仅靠运用行政手段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同时构建起与之对应的减排市场体系和监管体系。

      据此,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试行碳排放强度的考核制度,探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体制机制;二是制定“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把资金投向区域化分配,针对不同的区域分别发展不同的低碳项目;三是在特定区域或行业开展碳排放交易,用市场方式把中国本土的碳价格机制做出来;四是试行开征碳税,提高资源的使用成本;五是加强相关法制建设,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法律保障。

      透过中国的减排承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自信、务实的中国在崛起。一方面,中国给了世界一个减排承诺,体现了一个大国的自信和负责任态度;另一方面,中国又将减排承诺“蜕变”成促进当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动力,因为低碳下的经济增长才能保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