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身体、装扮与身份
问:你为什么选择工笔画作为表现方式?
答:我的创作长期以来的确包括两个部份:传统的工笔技巧语言以及人物主题。
香港的国画家可以分为:一批是继承清末民初画风的文人山水,一批是岭南派擅长花鸟走兽,一批是现代水墨多以抽象表现为主,写人物的甚少,更别说有现代感的人物画。所以我的选择本来带有点反叛性,想走一条很少人愿意走的路。
问:你的作品也形成了独特的创作母题:人体、性别、身份等,能否谈谈这个发展过程中最核心的动力是什么?
答:在当代艺术世界之中,反映现实的人世活动,绘画无论如何比不上摄影录像的快速及直接。人物绘画可以涉足的部份应是更为本质的东西。所以我开始创作时的焦点,就是人的自身、身体、性别的关连及差异等问题。这些是超乎现实的东西,却也较为永恒。稍后才衍生出装扮及身份等次题,这部份则较贴近现实。
从水墨到丙烯
问:你的探索还涉及到绢本水墨,并参加了一系列水墨作品的展览,你对当前中国水墨的多元探索和创新怎么看?
答:在港台地区,从1960年代开始已有重要的现代水墨的探索及论述。中国的实验水墨则从1980年代开放后接棒继续拓展,并增加了装置的部份。到今天来看,水墨的实验已失却了前卫的意味。但前人开拓的成果,在我们手中应好好运用,各种新的绘画语言还是有值得深化和转化的价值。更重要的是透过展览及教育,让更多人了解过去几十年来水墨画家的创作成果。
问:你的丙烯作品和水墨实验有关吗?
答:我的丙烯作品,主意是把我的水墨技巧及人物造型加以转化,让我过去的创作可以配个方法去推广。我并不会说这是有新意的实验,譬如赵无极及朱德群早于半世纪前已用油彩绘画有中国水墨意味的抽象画。但对我的创作仍是有新鲜和刺激的效果,把我的图像再向外推展。
与流行文化保持距离
问:你也参与了许多国际性展览,并在国外做个展,你得到的反馈是什么?
答:我过去参与过不少国外的展览,我知道来自艺术专业的人对我的作品比较理解,但对一般人来说,我作品中的水墨传统并不能产生意义,这是文化差异。最后很多人只把我的作品看为有东方味道的插图。这样令我察觉有需要把创作媒材改变一下,让我的主题可以有较多重的表达方法,以更活泼的方式去传播我的概念。另一方面,也令我更重视在内地及区域内展出,意思是在相对接近的文化背景中创作和发展,可以免却许多因文化差距所产生的沟通屏障。
问:在今天这样的卡通、动漫时代,工笔画技法面临新的挑战,也有新的可能性,对此你怎么看?
答:卡通及动漫,有浓厚的消费文化意味,而且主要是源自日本及美国的影响。中国人在这种生产与消费链之中,其实只是被动的消费者。
我的工笔创作中,尤其是人物造型,都被人觉得有着漫画的味道,可是我总保存着中国传统的部份,跟流行文化中的卡通动漫保持某种距离。我的意思是,既借用流行文化元素,让观众从一些熟悉的点上开始看我的作品,再在当中感受那玩味、调侃及创作性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