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拍卖的天价纪录,历来是古代书画的专利。前两年有米芾的“研山铭”、索靖的“出师颂”,分别以2900万元与2200万元创下天价纪录;今年春拍有宋徽宗“写生珍禽图”,拍出6171万元,秋拍则有吴彬《十八应真图卷》,创下1.69亿元纪录。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这些古代书画现身拍卖场时,都有无可置疑的美术史价值,加上几百年、上千年岁月沧桑所带来的稀有性。这些难得一现峥嵘的顶级艺术品,自然成为市场追捧的焦点,化身为财富的标志。
由此来看,年代久远似乎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就像业内人士所强调的。只要一上宋元,那就不能等量齐观了。
其实,不惟书画如此,如古籍善本中的宋版书也是如此。在古籍善本拍卖中,宋版书早就以一页书抵一万金的金贵被市场所认同。宋代的瓷器,虽然是单色釉,但因其器形的典雅、釉色的清纯莹润,在欧美拍卖市场还保持着天价纪录。
也许正是因为稀有,珍品难得一见,反而成不了热点。比如古籍善本,近年来已经难得一见宋版书了,因此,明版书代替了过去宋版书的地位,成为拍卖场上受到重金追捧的角色。
类似的现象,会在书画中重演,而且有更充分的理由:首先,近现代书画可谓家喻户晓,从事书画收藏或者投资的人不管走得多远,大多从近现代书画入手,有庞大的买家群体;同时,其中的许多大师,如齐白石、张大千等都在拍卖场上有相当的流通量,对买家而言便于出入;随着收藏与拍卖市场的成熟,对艺术家的资讯越来越透明,成为一些金融资本关注的对象。
由此来看,在古代书画的顶尖拍品打开价格空间后,近现代书画有可能展开一波波澜壮阔的行情。
同样,在古代书画领域,真正的争夺,应该是以明代大家的代表作为主战场。明代大家的作品有一定的流通量,可以不断地在拍卖场上经历价格淘汰机制的沉淀,形成下一轮古代书画的新天价。
当然,近现代书画也好、古代书画也好,争夺的焦点,都是大师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