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恐惧太多了:恐惧失业、恐惧危险、恐惧破产、恐惧匮乏、恐惧被骗、恐惧没人爱、恐惧孤独、恐惧不成功、恐惧孩子不成材,等等。当人有了某种需求,而还没有满足这种需求的手段和技能时,恐惧就产生了。太想成为什么,太想拥有什么,太想保住什么,而现实又有许多不确定性和困难,人就不可能排除恐惧。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恐惧是一种有机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必要的恐惧和敬畏,能使人处于被动的警醒状态,是一个人生存很必要的东西。叔本华就断言,人生像钟摆,就在无聊和痛苦之间晃荡。当欲望满足了,人生就无聊;当欲望没法实现又处在深深的恐惧和痛苦之中。从这样的意义上说,恐惧又成了人们发奋努力的一种必备状态。
然而,当恐惧由生理和意识上的恐惧进一步传导而形成内心深处的恐惧时,恐惧就会成为一个人行为或者生活的主宰力量,就会使一个人的认知和判断出现很大偏差。深深的恐惧摧毁着我们的心,使我们的心也丑恶起来。
成功企业家总有多种荣誉的光环加身,这让他们有了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同时也落下了置身于人群中的孤独与落寞。在公众眼里无所不能的企业家,内心深处却生成了令人窒息的紧张与焦虑。因为对人性的恶有着百倍的恐惧,他们寝食难安。“制度就是对人的不信任”,是多数企业家们喜欢时常挂在嘴边的箴言。在职业生涯中一直信奉“不用聪明人”的堤义明,可以说是一直被“恐惧”所奴役,并且最终被击败的日本前首富。
一直谨记中国荀子“性本恶”之告诫,严承父亲“不交朋友”之遗训的堤义明,接掌西武集团40年,把西武集团发展成一个经营铁道、连锁饭店、百货商场、消闲设施,购买了日本六分之一土地,拥有了一流职业棒球团队的企业王国。他孤独决断,历经惊涛骇浪,躲过层层劫难,甚至那场席卷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也未伤到他。可是2005年3月,堤义明却因高管举报其虚报母公司持股比例而被捕入狱。
没人了解真实的堤义明这个商人中的哲人。他把人性恶作为管理公司的基点,对任何人都处于深深的猜疑之中,终于培养起了不忠诚的团队。一生用尽心机提防着阴谋,最后却偏偏在习以为常、自作聪明的套路中折戟。
商业只有在关系中开拓道路。可正是如空气和水一样不可或缺的关系,却成了企业家们恐惧的根源。一如孤独无援的堤义明,企业家不会像常人那样可以随意向人诉说苦闷,从而得以化解掉一层层危险。企业家面对任何苦闷和无奈时,没有倾诉对象,甚至仿佛上帝也不与他们同在,所有的难题只能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化解。久而久之,一种巨大的不安全感袭来,形成他们怀疑一切人的心理机制。
恐惧不会被免除或抗拒。了解恐惧的整个本质和结构,才能在心理上终止恐惧。只有当一个人的心是新鲜的、新颖的,了解恐惧和学习恐惧,才有可能。这是我们的困难所在。因为我们总是用联想、记忆、经验、意外来面对恐惧。
我们时常被那些已有的经验和套路所左右,面对真实的存在还没有开始发挥作用,就已被判决了。判决那些我们不会判决的东西,对我们来说像呼吸那么自然。或许是迈过一道道沟坎,度过一个个危机,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企业家开始学习与恐惧共生,开始从事多样化的心性修炼。为提升自己的心性,克服恐惧,有些企业家学佛修道,有些人至信基督,有些人研修太极、大成拳以及多种气功,有些人则扎扎实实把大事做小、把细节做透。无论通过什么方式,只要能专注做好一件件小事,心就定下来了,心定,则智慧就跟着升起来。这时,恐惧便不会兴风作浪,因为恐惧已被当成了自然的律动或节奏,融入企业家的生活中了。
自知是没有终点的。这是一条无尽的河流,能发现和体验“一种内心富有创造性的空”,人就会找到安宁。此时,没有方向,没有框框,没有成见,没有执著,也就没有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左右他的行为,他就不是过去的奴隶,他是当下的主人。对中国的企业家来说,2010年,或许正需要通过这种超越时间的洞见,促成一种深刻的变化。 (作者系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中国企业家思想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