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调查·市场
  • 12:广告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路演回放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2009 12 11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1版:市 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1版:市 场
    券商2009年“金股”成色不足
    人民币升值思辨
    医药化工行业盛产2010年“金股”
    市场深层次投资预期正在转变
    今日视频·在线
    每日关注
    股指将触底回升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市场深层次投资预期正在转变
    2009年12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山东神光 刘海杰 ○编辑 陈剑立
      ⊙山东神光 刘海杰 ○编辑 陈剑立

      

      最近一周,两市大盘出现了涨不高又跌不深的滞涨现象,盘中虽有银行、钢铁、石化、汽车等板块轮番活跃,但仍无法带领大盘突破盘局。我们认为,新股扩容和大小非减持的确给行情带来压力,但市场供求关系仍处于相对均衡状态,行情难有深幅调整是市场惜筹者居多,行情难以向上突破则是做多者居少。总体上,对于2010年行情预期模糊是市场进退两难的主要因素,而要打破目前这种尴尬局面,仍期待市场深层次预期上发生重大转变。

      一个巴掌拍不响

      上周,银行股曾大幅上涨引领权重股走强,但本周一开始,指标股迅速陷入分化,市场期待的大盘股当家的局面只维持了一个交易日。之后,银行股跌回原位,保险、证券、煤炭股也出现单边下跌趋势。令人欣慰的是,钢铁股在龙头宝钢股份的带动下持续了强势,但这种趋势仍无法带动市场整体走强,反倒是指标股持续低迷拖累到钢铁股周四调整;随后,以中国石化为代表的石化个股出现了资金吸纳行为,最终也以跟风者寡而反身调整。周三周四,汽车家电类个股受政策利好刺激,出现了创新高走势,无奈抛盘汹涌让该类个股在K线形态上留下长长的上影线。可见,无论是钢铁石化,还是汽车家电,单方面上涨都难以拉动指数突破盘局。

      期待短期利空出尽

      最近对市场趋势有较大影响的因素,一个是大盘股的发行,二是银行地产基本面负面政策预期。但我们认为,对行情短期影响比较突出的,还是近期行业层面信息,比如周四关于住房转让营业税的问题,使二级市场上地产股出现调整,但我们认为这类影响将是短期的;兴业银行A股再融资,太保H股融资,以及农行未来IPO信息,短期内对于银行股构成压力,但鉴于该群体相对估值优势突出,个股价格难有深层次调整。因此,我们认为,只要银行地产股止跌,权重股对行情的拖累就将大大减轻了,再配合其他大盘股热点轮换,市场至少能够维持高位震荡趋势。

      投资预期亟待转变

      市场机构众多决定了投资预期的差异,但是综观数年来每个阶段上涨,都可以找到大众化的预期主线,比如2008年以来的4万亿投资、10大产业振兴等。进入2009年4季度后,市场关注视线似乎模糊了很多,不少机构以企业利润增长作为来年估值提升进行预期,大部分机构仍延续了对现有政策的判断,这种预期很难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同,毕竟相关行业个股都有了翻番乃至更大的涨幅。

      我们认为, 近年来,中国经济得到市场流动性(资金)的支持,也是因为看到了未来发展方向(10大产业振兴),但这并不代表经济就能又好又快发展。“调结构”经济政策提出实际上宣告了中国经济苦练内功的开始。产业经济结构调整、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则是未来调结构的主线。如果我们把这些主线联系到投资环节,我们可以找到两个关键词:“消耗”和“消费”。前者是产业、区域结构调整、城镇化背景下工业原材料的消耗,后者是居民收入分配调整下的消费支出,如此,一些新的投资机会或许会展现在我们面前。而目前行情的反复震荡也是市场对未来深层次预期正在发生转变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