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发布的统计显示,今年1至11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3%。在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的拉动下,消费已取得了近十年来的最好表现。但有些短期政策存在效应递减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投资和消费比例严重失衡的矛盾,必须勇于啃收入和保障这两大“硬骨头”。
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痼疾。去年四季度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的政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增强。但目前来看,投资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消费仍是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板”。
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居民消费率为35.3%,而美国为70.1%,印度为54.7%。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仍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外需减少的局面将会长期存在,而依靠银行信贷的大规模投资也难以长期持续,因此,扩大内需尤其扩大消费,无疑成为这一轮扩大内需的重点,这既是中国应对危机的应急之举,更是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增长的治本之策。而与政府消费相比,我国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有巨大空间。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者报酬的占比。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劳动者报酬比重逐年下降,2003年以前一直在50%以上,2006年降至40.6%,而与之对比,企业利润则在上升,资本回报占国民收入比重由以前的20%左右上升到30.6%。
同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劳动者收入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比较突出。
因此,要依据“提低”“扩中”“调高”的原则,在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加大对城乡低收入者的补贴,增加农民新的收入增长点的同时,通过税收等有效调节机制来促进分配公平。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还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以保证就业。保就业就是保民生。数据显示,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实现就业最广泛的渠道,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75%。
应放宽市场准入,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同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要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居民花钱的后顾之忧。目前,国民收入二次分配中的收入调节效果不明显,收入向一部分人集中的倾向明显。可考虑适当提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农村贫困线水平和最低工资水平三条保障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