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0日(丹麦哥本哈根当地时间,下同)进入第四天,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歧依然明显,而发达国家间也在继续相互扯皮。一时间,哥本哈根的会场陷入了一场气候“乱战”。
美国主要气候谈判代表9日抵达哥本哈根,将开幕几天的气候大会带向了第一个“高潮”。与会前的高调和积极姿态相比,美方官员一到会场则“原形毕露”,故意转移话题,不谈美国该如何实际行动,却说关键问题在于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这也立刻引发了多方的猛烈回击。
10日在美国新闻中心发表讲话时,美环保署署长莉萨·杰克逊避谈美国实际减排量化指标,只是空洞地宣称“我们正寻求同全球各方的伙伴一起进行强有力的合作”。而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斯特恩更是赤裸裸地说,美国不会加入《京都议定书》,并宣称中国和其他主要发展中国家“是商谈的关键”。
针对美方的无理指责,中国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于庆泰指出,美国应该深入地“自我反省”。巴西首席谈判代表菲格雷多也表示:“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已明确表示了它们将与全球一道共同努力,但更关键的是每个国家都需要承担它们各自的责任”。
针对美国仍坚持不加入《京都议定书》的表态,代表“77国集团”发言的苏丹外交官迪亚平10日表示,美国如果不参加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全球无法达成实质协议。他敦促刚刚领了诺贝尔和平奖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能推动美重返《京都议定书》。迪亚平甚至在10日的一次谈判会议中愤然离席,并指责有人恶意破坏这次大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布尔当天也指出,在目前的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中,《京都议定书》将会存续下去,并且必须存续下去。
美国在2001年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是目前唯一游离于《京都议定书》之外的发达国家。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强制减排义务。美国等发达国家一直试图抛弃现有气候变化谈判的《京都议定书》模式。
而在欧盟一边,10日举行的欧盟峰会上没有就气候融资问题提出具体金额,在减排问题上也是老调重弹。在减排目标上,此次峰会重申了欧盟的一贯立场,即到202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0%,欧盟将“视其他国家的承诺情况”决定是否将减排承诺提高到30%。
相关报道详见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