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淡12月股市的几个理由
李志林
目前大多数人还沉浸在大盘股启动、市场风格转换、创新高跨年度行情指日可待的期盼中,但我继续看淡12月股市。
理由一:突击扩容,市场失血。进入12月以来,市场扩容节奏明显加快,不仅有沪市主板的中船重工、中国北车、中化国际等大盘股发行,而且有深市中小板的交叉重叠招股。下周又有8家创业板公司发行,还有50多家已过会公司等待发行。尤其是大盘股以40多倍市盈率高价发行,一上市就将泡沫灌注到仅20多倍市盈率的二级市场。这不仅大大提升了市场平均估值和风险,而且造成市场日成交量从两周前的2000-2900多亿骤然缩小到本周四周五的1148亿和1100亿。市场已严重失血,何谈有创新高动力?
理由二:基金满仓,风险陡生。基金仓位过高往往是行情调整的先行指标,据渤海证券12月4日统计,偏股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4.53%,达历史最高位。又据浙商证券监测,305只偏股型基金目前仓位是81.86%,最为关键的股票型基金仓位更高达86.75%。高仓位致使基金已经无法动弹,何况还面临着机构和基民年终赎回的强大压力。尽管目前有14只基金在建仓,累计资金有530亿,还有15只基金处于发行中,估计也有上百亿资金,但即使这些基金全部高举高打,也是杯水车薪,不足以主导12月份行情创新高。
理由三:结构调整,利空“权重”。国务院严厉抑制产能过剩,对钢铁、水泥股是重大利空;“调结构”政策也引发国际有色、石油等大宗商品跳水,有色、石化股难有表现;抑制二手房投机的房地产新政使一线城市大房地产股风光不再;银监会警示银行六大风险和银行股再融资压力,使银行股只能退守低位。这六大权重板块均有基本面利空压制,市场风格又怎么可能转换?大盘如何在年内创新高?
理由四:年终结账,水位降低。与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不同,A股市场的规律是“春生、夏不涨、秋割、冬套”,“冬套”就是因为年终各方都要结账。由此我提出“冬播、春收、夏歇、秋抢”的“八字赢功”,这是抓住了我国政治、经济、计划、统计、财务、资金结算、资本运作规律的核心的核心,命脉的命脉。眼下突击扩容还刚进行,机构年末结账还未开始,冬至尚未到,本月月末惯性大跳水还未出现,很多人就迫不及待地提前“冬播”满仓,并指望指数展开创新高式跨年度行情,岂非一厢情愿,与国情和规律对着干?
上周一和本周一市场在3330点位置上仅收盘一天,就从3361点和3334点滚落下来,只能退守3230点。下周一旦有效失守,要作好去补11月2日3077-3078点和10月20日3053-3039点这两个跳空缺口的准备。若此,“冬播”时机差不多就到了!当然,部分中小盘股,尤其是业绩高增长、高送转、购并重组题材股可能在大盘调整中拒绝下跌,主力提前开始“冬播”。
(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
美元走弱是大趋势 不必担忧市场调整
桂浩明
相信广大投资者对今年10月初的行情仍记忆犹新,当时由于美元汇率急剧下跌,导致海外市场商品及股票价格大涨。受此影响(当然更有一些其它因素的作用),A股市场长假结束后就拉阳线上涨,揭开了四季度上攻行情的序幕。
而到了12月份,情况似乎有点不对了。由于迪拜事件影响国际股市出现震荡,而美元作为避险货币表现出了强势。这还不算,稍后公布的美国最新失业率指标意外出现较大下降,这被认为是经济复苏的一个信号。从逻辑上来说,此时美元的避险功能又会下降,其汇率该跌,但是美元仍然走强。这一来,国际市场上的商品、股票价格就齐齐下跌了,此种状况当然对A股市场产生了影响。
于是,现在我们就要面对这样的问题:美元是否真的走强了?对问题的不同回答,将对人们的投资行为产生不同导向。应该说,影响美元走势的因素有很多,如最近日本央行发出了要干预信号,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美元升值行情的产生。然而这些因素毕竟还不是最主要的,我们看淡美元长期趋势是基于美国财政与国际贸易双赤字的基本事实。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美国的实体经济状况并不能支持美元汇率高企,而美元之所以现在还能够成为世界货币,这里既有现实因素,也存在历史原因。虽然现在还没有到可以挑战美元地位的时候,但是各国都已经在讨论多元货币问题了。在这种情况下,美元长期趋势必然是下跌的。在应对本轮国际金融危机时美国政府又开动印钞机,向市场大量投放美元,这就更为美元贬值埋下了伏笔。当然毕竟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在金融危机袭来时尽管受到的冲击最大,但是与其它一些经济体比起来,情况又相对要显得好一些,这也就导致了美元被公认为理想的避险货币,导致一段时期汇率的明显上升。然而即便在这个时候,人们也都清楚,一旦世界经济好转,人们的避险需求下降,届时美元恐怕还会下跌。今年9月底澳大利亚央行宣布升息,这就等于是提示经济已经真正复苏,美元就是在这个比较下开始下跌。
那么,现在世界经济状况怎么样呢?迪拜危机表明经济复苏道路并不平坦,基础也不够扎实,但是不可能改变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当然由于危机的出现,人们对世界经济预期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不像先前那么乐观了,这样包括失业率下降等积极信号也就可能一时得不到正面解读。当然美元汇率前一段时间跌幅大了点,现在有所反弹也是可以理解的,形成阶段性行情也很正常,只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元将形成趋势性行情,对现在美元反弹所引发的一些市场现象也不必太担心。
实际上,如果确信经济在好转,那么在现有条件下就应该承认美元还是会走弱的。现在世界几大主要经济体央行都表示要继续刺激经济发展,不轻言退出。这样的格局只能是强化人们对未来经济的乐观心理,同时也对美元走势持偏淡看法。在这样的条件下,时下所出现的商品与股票价格调整也就不令人感到担忧了。
(本文作者为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蓄势整固 迎接“圣旦”行情
阿琪
行情每到年终烦恼多,本周《嘹望》杂志一篇题为“注重提高中国经济发展协调性”的文章引发行情再次震荡,文章提出“加快IPO和新股发行速度或调高印花税,以遏制股价泡沫的形成”。其实,这个提法值得商榷。一是,目前对应于2009、2010年上市公司一致性盈利预期的动态市盈率分别只是24倍和不足18倍,并不存在整体性泡沫,没有采取遏制性措施来降低股价水平的依据。二是,6124点时沪深两市总流通市值是9万亿元,由于大小非陆续流通,目前两市总流通市值已经扩张到15万亿元。两年时间里总流通市值扩张了67%,而同时期广义货币供应量扩张幅度是50.3%,意味着目前市场扩容进度已经明显快于货币扩张速度。进而说明只要有“大小非”看管着,A股行情还很难“泛起大泡泡”。因此,没有必要以刻意加快新股发行速度方式来遏制股价水平。况且,遏制股票价格水平相等于减少居民财产性收入,削弱内需消费能力,并不符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的大方针。实际上,因为需要对冲“美联储印钞票”的数量化扩张,目前过剩流动性想收是收不了的,而股市已经成为一个最佳的蓄水池。受益于流动性过剩,企业从中更能顺畅地融资,进而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居民从中获得了财产性收益,进而提升了消费能力。站在调控角度何乐而不为!?
笔者曾分析指出,“11·24”开始的震荡是一次小级别的“5·30”。对应“5·30”行情前后有两波震荡回调:第一波是巨量震荡换手,第二波是缩量回调蓄势,并作底部确认与整固。同样经过“11·24”天量震荡换手后,目前行情似乎已处于第二波蓄势整理状态中,近阶段市场将为元旦后新年行情的再次启动充分积蓄新能量。
近阶段行情既是蓄势需要,也受到了“年终因素”的困扰,包括:“大小非”为平衡年末财务会加大减持规模、部分企业资金年终回账与结算、银行对个人信贷进入股市的清理、“赶末班车”的年末突击扩容等。这意味着12月中上旬行情以整理蓄势为主,月末阶段随着对年终因素的逐渐消化,行情整体将会逐渐明朗起来。实际上,只要看一看年末突击扩容的新股发行节奏就能大致了解行情何时会走出盘局:在12月11日深圳中小板3家公司发行之后,接下来是12月16日(下周三)8家创业板公司发行、12月18日(下周五)2家中小板公司发行、12月21日是大盘股中国北车的发行。很显然,从本周初中船重工发行到圣诞节,行情整体一直处于扩容承压期之内。只要过了圣诞节,扩容高峰过了、年终因素也消化了、国外投资者也度完圣诞假期了、行情风格轮动也积蓄成熟了、新年度投资策略行将开始了,行情自然会阴过天晴。因此,圣诞与元旦之前的蓄势整理是投资人优化持仓结构以及再一次择股低买,增仓迎接“圣旦”行情的好时机。
(本文作者为上海证券通首席分析师)
且看年底的临门一脚
文兴
本周就海外因素来看,上周五美元指数大涨1.3%,撼动全球资产价格。而且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失业率开始好转,引发全球资本市场对于美联储可能提前加息的猜测,进而导致美元反弹。而美元反弹抑制了商品期货价格走势,诸如国际原油、黄金等有色金属期货价格均连续数日大幅回落。进而拖累了全球股市回调,譬如香港股市连续下跌三日,而对于A股的拖累作用也较为明显。
近来几次美元反弹都造成海外股市普遍下跌,从而对A股形成规律性的打压,年底之际这种市况体现得更为清晰。简单而言,美元反弹将是影响A股市场动荡的可预见因素,新股IPO及扩容也是周期性影响因素。但中国经济全面回暖将支撑A股上升,现在市场主力正在纷纷着眼于明年行情进行布局,许多业绩增长、有高送转潜力和重组预期的股票不断创出新高就是证明。
站在2010年的门口,第一件要反复研究和体会的就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笔者也相信这次会议精神将较长时间影响市场运行。随着即将步入2010年,我国经济有望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在此阶段大部分行业、大部分经济指标都将陆续回升,对股市形成向上支撑。就A股本身情况看,适中的估值加上强劲的业绩增长,将推动A股整体价格水平继续走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判断后市提供了重要参考。在会议之前投资者总担心有关刺激经济政策会不会退出,现在就中长期角度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体是利多市场的,特别是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房地产行业的正面支持。此前人们普遍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会出台抑制房地产行业的一些措施,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反而总体是支持的态度。比如强调“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而没有出现人们所担心的刺激购房需求政策的退出。同时会议也没有涉及住房价格过高及资产价格泡沫问题,表明中央对房地产市场和房价的结构性问题看得比较清晰。结构性问题通过调结构来改变,而抑制房价的根本是增加供给,因此,此次政策将具有较长时间的可持续性。
当然,值得忧虑的因素还是存在的。在银行股的再融资压力未能完全打消情况下,股市波动性仍会较大;同时从资金面上看,目前基金仓位仍然较高,继续做多动力有限;而到了年底,一些企业也有获利了结部分筹码的需求;海外市场波动性加大也将使得A股市场震荡加剧,同时风险偏好的降低也将减缓资金流入新兴市场的动力。
不过近期热播的《蜗居》揭示的生存压力可能也会是人们不断入市的动力。让人们且看股市年底的临门一脚吧。
(本文作者为著名市场分析人士)
重压之下正好“冬播”
王利敏
上周末“热点已经切换成功,大盘将上攻3400点”的呼声尚在耳边,本周股市却调头往下,沪市日K线图上出现了近期罕见的“四连阴”。
先前多数人看好的市场,一下子又被说得恐怖异常。面对阴云笼罩的市场氛围,投资者该怎么办?
从消息面看,A股遭遇的外部压力相当大。第一是迪拜危机仍在持续,以至当地股市本周一、二分别暴跌了5.84%和6.12%;希腊的债信评级被国际主流机构调降导致雅典股市本周二狂跌6.06%。第二是由于美元指数持续强劲,使得国际大宗商品全线大幅回落,乃至全球大多数股市持续回落,例如港股本周就连跌四天。
更值得关注的是,与此同时,A股市场的高速扩容也让人忐忑不安。一是关于众多大银行的的再融资问题,汇金方面表示:银行的资本金充足率应该由市场化办法解决,否认了先前用分红来解决的说法,据说缺口高达2100亿元。二是本周再度进入扩容高潮,本周共有包括中船重工在内的9只新股密集发行,下周又有2家中小板、8家创业板新股要发行,下下周还有超级大盘股中国北车要发行,市场资金面明显捉襟见肘。
另外,上周五大幅上涨的金融股等大蓝筹行情,曾经被市场作为热点的有效切换而寄予莫大希望。结果发现导演这场所谓“热点切换”闹剧的主角并非基金群体,而是众多游资和超级大户。软件显示,当这些短炒资金迅猛拉高金融等蓝筹股时,众多基金则乘机大肆出逃。当闹剧的真相被披露后,所谓的热点切换顿时成了市场做空发源地,这些大蓝筹的“过山车”走势最终只能加剧大盘的急速回落。
然而,尽管大盘走势看上去较为疲软,但其实并不值得过分看淡。第一、虽然持续四连阴,本周仅仅下跌了69点,只是上周涨幅220点的三分之一都不到。第二、从四连阴的杀伤力看,后两根阴线已经不跌或不创新低。第三、自上周五沪市爆出2631亿元近期高成交量后,日成交开始逐日递减,本周五个交易日分别为1756亿、1660亿、1392亿、1150亿和1099亿元。虽说买盘匮乏,但也表明市场惜售心态异常强烈。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自2639点以来的多次快速缩量,也许更能得出快速缩量往往意味着大转机即将出现。例如2639点的启动,就是成交萎缩到1055亿元和次日913亿元的阶段性“地量”后出现的;2712点的启动,就是当日868亿和次日700亿元的阶段性“地量”引发的;2952点的启动,仍然是当日出现1199亿元的阶段性“地量”后开始的。
由于目前已进入每年一度的最佳“冬播”时间段,有经验的投资者显然不会轻易抛出刚刚播下的“种子”。所以,对于仓位较轻的投资者来说,目前利空消息如此密集的市场氛围也许正是逢低加仓,加紧“冬播”的好时机。
(本文作者为知名市场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