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股民学校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1:专版
  • 12:圆桌
  • 13:广告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圆桌
  • A7:基金·特别报道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09 12 1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基金·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基金·基金投资
    “通胀时代”的投资
    大有大的难处
    资产泡沫了吗?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资产泡沫了吗?
    2009年12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交银成长基金经理 周炜炜
      交银成长基金经理 周炜炜

      随着全球风险资产的反弹,各个市场的投资者几乎都在讨论资产泡沫的问题,从商品到新兴市场,再到欧美的股市。全球各央行也似乎决心要把控制资产价格泡沫放到自己的施政要务上来。而中国,大家更是担心资产是否已全面泡沫化。全球风险资产的泡沫到底有多大?中国的风险资产泡沫又有多大?

      要定义泡沫,无非要有两个最重要的因素:首先,估值非常昂贵,远远超出传统估值的正常范围。其次,投资者的情绪高涨,加大杠杆并一致同向进行充分投资(crowded trade),并常用非正常的估值体系来解释已经泡沫化的投资。

      如果以这两个要素来看全球的主要股市,目前很难有全面泡沫化的结论。首先,从最传统的市盈率估值来看,目前全球股市平均交易在未来一年14倍PE的水平上,而历史上平均为16倍。其次,从投资者的情绪上看,虽然风险偏好有所增加,但还是在正常范围内。而从最近的情况来看,许多投资者还是选择趁反弹从股市中退出。从杠杆的角度上来看,在主流的美国市场上,似乎只有政府是最主要的借款人,而银行的借贷还是没有起来的迹象,更谈不上个人投资者加大杠杆进行投资了。

      中国的股市情况又如何?从估值的情况来看,也很难说明中国的市场整体有泡沫。在目前的市场点位上,中国沪深300指数交易在2010年20倍PE,2011年16倍PE的水平上,均低于历史平均水平。而且,从绝对估值的角度来看,结合中国经济的高成长性,使用相对合理的条件假设的DDM模型来看,20倍左右的市盈率估值也是合理的。目前的估值并没有完全反映中国经济的成长性溢价。当然,不可否认,有一批中小市值股票的结构性泡沫已比较大了,同时银行的低估值也拉低了整体估值水平。

      所以,从估值和市场情绪这两个泡沫主要因素来看,我们也并没有看到中国的股市整体存在泡沫。但是,相比之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可能已有泡沫。不管是从静态的房价收入比,还是从动态的收入增速和房价上涨数度之间的比较,中国的整体相对房价水平已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好在中国居民的杠杆率还是很低的,银行在房地产按揭方面的暴露风险不是非常大。根据里昂信贷最近的一个调查,在中国只有1/3的购房者使用按揭贷款,平均贷款额也只是房产价值的46%。而在美国,超过90%的购房者使用按揭,且平均贷款额是房地产价值的76%。从短期来看,虽然中国的房地产相对价格已比较高,但是结合家庭较低的杠杆率,银行的实质性风险并不是非常大。

      可见,中国家庭较低的杠杆率,既是有利的一面,它将保证中国经济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长期发展,并且在目前较好地保证了金融体系的资产安全,但也是笼中的老虎。如果引导得不当而集中释放,超越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则很可能造成很大的资产泡沫。从中国的股市和地产这两个主要资产类别来看,政府对地产价格再度大幅上涨的容忍度可能要低于对股市上涨的容忍度,因为调控地产价格更难、对金融体系的影响更大。可以预见,加大土地供给显然会成为明年政府平抑地产价格的核心,并会对投机/投资购房者施行较严格的按揭管制,从而降低银行的资产风险。如果我们真能看到政府明年成功地调控了,使得全国的房地产价格稳健发展,相信在股票市场上,明年的市场表现会比较不错,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似乎并没有看到股市全面泡沫化的状况。当然,如果我们不幸看到了政府没有有效控制房价在全国范围内地快速上涨,那么,中国的股市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调控的影响。设想一下,我们的工商银行的市值已远远超过美国前几大银行的市值的总和。如果我们的地产价格下降,结合个人的加大杠杆的过程,将使得我们银行的不良贷款大幅上升,那么,我们现有的银行的估值就存在很大的泡沫。到那时,我们就会发现,中国的A股原来也是那么的贵。

      总之,明年通胀的风险可能不大,但资产价格的风险可能更大。明年将是考验政府调控资产价格,尤其是地产价格的能力的一年。历史证明这是不易的。如果平稳过渡,中国经济将会避免全面的信用风险。那将是中国经济的福音,也将是全球经济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