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公司
  • 6:市场
  • 7:市场趋势
  • 8:开市大吉
  • 9:股民学校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1:专版
  • 12:圆桌
  • 13:广告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圆桌
  • A7:基金·特别报道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09 12 1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9版:股民学校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9版:股民学校
    11月经济数据解读 CPI由负转正 经济持续向好
    股民学校
    ’09上证报——申银万国投资者教育全国行 第6站走进南昌
    离岸金融市场浅析
    什么是时间之窗?
    哥本哈根会议揭开低碳经济投资大幕
    明年有 “微调”预期 A股跟着调结构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11月经济数据解读 CPI由负转正 经济持续向好
    2009年12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东航金融 廖料
      小张老师的话:

      12月11日,国家公布了11月宏观经济数据,整体而言,中国经济依然处于良性的发展趋势之中。本期股民学校为您解读11月国内宏观经济数据。

      ⊙东航金融 廖料

      

      CPI同比增速转正

      11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6%,同比由上月下降0.5%转为上涨,涨幅略高于市场预期0.5%。今年2月以来,中国CPI数据一直为负,这主要是受翘尾因素影响,11月之后,翘尾因素逐步由负转正,通缩压力将逐步过渡为通胀压力。分项来看,CPI城市同比上涨0.4%,农村上涨0.9%;食品价格上涨3.2%,非食品价格下降0.7%,可以看到,中国通胀压力主要来自于食品价格的上涨,农村通胀的压力高于城市。

      随着CPI转正,市场对于通胀的担忧开始上升,但笔者认为未来出现恶性通胀的可能性并不高。市场对通胀的担忧还在于全球大量货币的发行,但实际上当前美国和欧洲的货币供应量增速都不高,欧元区最广泛货币供应量M3增速接近于0。得益于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中国经济维持了较快的增长,当前GDP水平和潜在水平接近,通胀压力明显大于欧美发达国家,但是中国出现高通胀的概率依然不高。中国当前不少农产品价格已大幅高于国际市场,以小麦为例,中国国内价格为2000元/吨,而美国现货价格不到1300元/吨,国内和国外较大的价差或将抑制国内食品价格的快速上涨。而且,中国当前还是存在较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2010年中国存在通胀压力但出现高通胀概率较小。由于明年的CPI翘尾因素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特点,明年通胀压力最大的时候或将出现在6至7月。

      CPI同比增速转正,但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依然同比下降2.1%。不过,PPI同比降幅较10月的下降5.8%大幅缩窄,环比折年增速也从10月的略高于1%上升至超过8%。11月CPI如期转正,12月份PPI指数可能也将转正,CPI和PPI指数的上行一方面增加了市场对于通胀的担忧,但另一方面也印证了中国经济持续复苏的趋势。

      

      消费品零售总额

      维持较快增长

      11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39亿元,同比增长15.8%,不过增速较10月的16.2%小幅回落。尽管增速有所回落,但中国未来的消费前景依然乐观。首先,从中国经济自身发展规律来看,中国消费不但增长潜力巨大,而且已经步入快速增长阶段。2008年,人均GDP已经达到3266.8美元,登上了3000美元的新台阶。其它经验显示,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以后,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会加快,居民消费类型和行为也会发生重大转变,消费率也将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上行。其次,国家调结构扩内需经济政策有助于消费的持续增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汽车购置税减征等利好消费的政策得以延续,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相关政策陆续推出。1979年至2003年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物价因素后的实际增速在10%左右波动,但2003年后,实际同比增速开始缓步上行,并从2008年开始加速,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甚至有可能超过17.2%的历史高点。

      

      市场流动性依然充裕

      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948亿元,在10月2530亿基础上出现反弹,高于市场预期2500亿元。2009年1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9.46万亿元,同比增长29.74%,增幅比上月末高0.2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1.25万亿元,同比增长34.63%,增幅比上月末高2.6个百分点。中国货币供应量增速依然维持高位,市场担忧的M2增速拐点并没有出现。M1增幅高于M2,M1和M2间的剪刀差继续扩大,显示市场的流动性持续向好。由于今年许多新开工项目有较长的建设工期,明年中国的新增贷款量将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中国银行放贷有非常强的季节性特点,呈现明显的前高后低态势,2010年一季度新增贷款有望强劲反弹,中国国内流动性最充裕的时间或将出现在2010年一季度。

      

      进出口年内首次出现正增长

      1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首次实现年内月度同比正增长。海关总署11日公布数据显示,11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082.1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8%。其中,11月出口总值1136.53亿美元,同比下降1.2%;进口总值945.60亿美元,同比增长26.7%。11月外贸数据进口超预期而出口略低于预期,反映了国内经济整体形势依然好于外围市场。经合组织(OECD)经济领先指标领先中国出口3个月,OECD领先指标的持续向好意味着中国出口将维持复苏态势。不过也要看到,国际上针对中国出口的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我国对外出口阻力的确也在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