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国进民退”问题的争论相当热烈。有关专家指出,从实际情况来看,停留在这一话题上都没多大实质性意义,因为无论国企还是民企,在不同领域中都正上演着“有进有退”的好戏。
记者注意到,“国进民退”的问题之所以引发争论,主要起因于房地产、煤炭以及钢铁等产业现实生活国企的强势投资整合。
以房地产为例,今年6月末,北京在三天里接连拍出三块地王,除去上市公司富力地产外,其他两块分别被中国电子产业开发公司(CEC)下属的成都中泽置业以19.6亿元、中化方兴地产以40.6亿元拍下。而就在不久前,北京国企大龙地产又以50.5亿元拍下北京新地王。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正是国企房产公司一系列的强势出击,使民企房地产巨头们频频咋舌侧目,“国进民退”的抱怨和争论随之而起。
紧随其后,山东钢铁对民营日照钢铁的整合,特别是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对民营小煤矿的整合,更是将“国进民退”的话题推向高潮。
然而,多位专家向记者表示,虽然对“国进民退”的争论和抱怨很多,市场却忽略了很多问题。
首先,中央政府从来没有所谓“国进民退”的政策;其次,中央政府在不断鼓励民间投资,出台降低民间投资准入门槛并引导民间资本发展新兴产业的政策;再者,在现实中,一些民营企业巨头(如房地产业)也在上演着“大民进小民退”,甚至“大民进国企退”的大戏;最后,在股份制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国与民”的界线越来越模糊。
事实上,仍以房地产为例,记者注意到,在市场转暖后,万科等大型民营房企也是斥巨资在各个城市拿地。“在某种程度上说,这就是市场规律,大型企业实力雄厚便更具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亦是如此。今年中航工业、山东兖矿分别在欧洲、澳大利亚的公司收购便是佐证。”国家行政学院一位专家说。
有分析人士指出,国企由于“特殊身份”,更易获得金融机构融资,从而对原本资金紧张的民企形成挤压。但是,明眼人应该注意到,“风险与收益”是平等的,在市场化背景下,国企“地王”们同时面对的“风险”也大于民企。
“所以说,在有些人抱怨国企风光无限时,不要忘了国企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上述专家提醒道。
他表示,市场是无情的,也是公平的,抱着一颗市场化的心,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可以预期,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面对的共同问题是,如何适应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再上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