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市场化机制作用结果
(上接封一)
两只新股的破发并非“熊来了”的先兆,绝大多数市场人士认为,招商证券、民生银行H股的破发均是由发行市盈率过高引致,是非理性定价向理性定价的回归。
市场化的定价过程,是一个发行人和投资人表达真实意愿、真实想法的过程,尽管研究水平、估值模式有不同,但只要是基于卖方认真地要价、买方负责地出价而形成的结果,股票上市后无论是受投资者追捧持续上涨、存在小幅度的溢价但不温不火,还是一路走跌最终破发,都是市场化机制起作用的结果,外力不能也无法干预。
市场化定价的过程,还是一个各参与方科学博弈的过程。除了发行人和询价对象以外,普通投资者的心理和交易行为也是新股发行中必将考虑的因素。发行人通常都有获得更高发行市盈率的冲动,用以制衡这种冲动的唯有投资者基于理性预期的投资决策。举个不甚恰当的例子——当购买一件价值5元的商品时,卖家要价7元,如果有人愿意花9元从你手里买走这件商品,那么7元的价格也就并不贵了。
要形成这种微妙的“博弈”,投资者应当首先明白,在股票市场,收益总是与风险伴生,即使是一级市场也不是一个只盈利不亏损的市场,招商证券是第一例,却不可能是最后一例,不问价格,中签等于赚钱的想法既不利于保护自身利益也不利于合理定价的形成。而少数“哄抬物价”的询价机构,在股票发行上市过程中“自食其果”也将成为偶然中的必然。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所谓“理性定价”的达成在任何一个市场都非易事,成熟市场尚且如此,新兴市场就更是如此。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实施初期,从发行人到中介机构,再到询价对象和投资者,各个参与方都在进行摸索和尝试,定价成功是买卖双方理性估值、科学博弈的结果,定价失误导致上市后快速破发的个案也将客观存在。
在市场化的定价机制下,一二级市场如何实现有效联动,怎样的估值方法才能看作科学合理,需要市场参与各方共同找出答案,对于A股市场IPO的后来者们,究竟是“漫天要价”还是“货真价实”,则应该且必须交由市场检验。
而对于投资者来说,也应该破除“首日暴涨”和“新股不败”的幻梦,毕竟“买者自负”不是一纸空谈,它与利益密切相关,意味着认认真真研究,踏踏实实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