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专版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F公司纵深
  • 10:创业板·中小板
  • 11:公司巡礼
  • 12:地产投资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数据说话
  • A7:市场评弹
  • A8:财富眼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2009 12 16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2版:地产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2版:地产投资
    2009:房价高涨 谁是幕后“老鬼”?
    地方政府义正词严:
    不是我搞得“鬼”
    银行:哪有比房贷
    更优质的产品?
    投资客有恃无恐
    成“帮凶”
    开发商造势抬价
    “鬼”得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开发商造势抬价“鬼”得很
    2009年12月1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李和裕 ○编辑 王晓华
      ⊙记者 李和裕 ○编辑 王晓华

      

      “妖就是妖,他不是人。”(台词)以逐利为先的房地产企业显然不会与普通购房者站在同一战线,相反的,开发商往往还要想方设法击溃购房者的“防线”,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回首今年的楼市发展,“鬼主意”颇多的开发商就是这样获得了房价主导权。

      先是今年伊始,眼见金融海啸继续发挥影响,忐忑不安的开发商乖巧地“示弱”。一方面,借房地产市场的疲软状态向政府叫苦,还打出“高屋建瓴”的口号,比如房地产是支柱产业、“救市先要救开发商”;另一方面,借降价促销和优惠政策对购房者笑脸相迎,除了逢低吸纳、政策利好等吆喝声,甚至还有“抬轿”的喊出“买房就是爱国、甚至是救国”。

      开发商的“努力”没有白费。为了保持经济发展、拉动房地产开发投资,各级政府“配合”地为楼市打气,银行也“不遗余力”地给予资金支持,房产交易则在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逐步入市后显露回暖之势。

      然而,熬过了难关的开发商又渐渐暴露出本性。自3月销量回升后,见机提价的开发商就越来越多。而且如果说刚开始低调地小幅涨价只是属于试探性质,二季度后的成交回升态势扩大则使得开发商涨价的勇气倍增,并且在与政府、银行的“合作”过程中显得有恃无恐起来。

      而当一年过半,购房者发觉市场风向不对,开始抱怨之时。开发商方面却来了一招“移花接木”,把主要原因归咎于政府土地出让的价格升高,提出要降房价先得降地价。此举似乎有点“倒戈”的意味,引起政府部门愤然反击,公开回复称地价只占到房价的一小部分,全国平均比例约为23%,而决定房价的根本因素是供求关系。

      “地价和房价一直是相互推动的,今年的情况就很明显,房价起来了,地方就开始大力推地,并且地价也被抬高,而高价地上今后势必要造更高价的项目,更开心的还有高价地周边的项目,可以借别人的地升自己的值。所以表面上虽然像在相互指责,本质上还是互惠互利才对。”有业内人士直言。

      待到这一争论划上休止符,购房者不管孰是孰非,只是惊觉房价又登上新高。而开发商根本不缺说法,什么供求失衡、市场结构问题、城市化概念等等,总之是一路唱多。特别是在供求问题上,比如各大城市供应告急、多少城市恐闹“房荒”等,着实让购房者感到胆战心惊。

      “供应偏紧是个客观问题,但可气的是开发商似乎总把责任往购房者身上推,说什么今年主要是被压抑的需求集中爆发,而供应跟不上,却绝口不提他们自己的捂房捂地、提价惜售行为,以及导致的购房者神经紧张、乃至恐慌性入市。”有购房者指出。

      但是开发商丝毫不介意市场的发难,依然依计行事。如房价攀高后成交似乎后劲不足,眼看着“金九银十”没有如预期中那样爆发,开发商便又开始炒作救市政策到期的“末班车”概念,由此导致淡季不淡——11月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7%,环比上涨1.2%,均创今年新高,并且1-11月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额同比增长91.5%,几乎翻番,由此可见今年楼市的热度。

      而随着政策基调的确定,纵然中央表态要抑制投机、遏制房价快速上涨,开发商方面还是比较宽心的。“因为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政策面没有明显变化,相信明年的信贷支持力度依然不小,城市化的各项开发也保证了房地产的长期向好,所以我给开发商的建议就是继续圈钱圈地,只要这两大资源有保证,哪怕市场调整时也能获得先机。”有证券机构的策略分析师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