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最后两天的领导人峰会提供可操作的协议文本,气候大会正式进入最后冲刺前的“倒计时”阶段。尽管美国等发达国家一再表示,希望在本次会议上达成减排协议,但在确定合理的减排目标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等方面,各国依然大开“空头支票”。
与会议进程的举步维艰相比,中国作为主要发展中国家在此次气候大会上的积极努力和明确表态,却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15日,中方代表团又旗帜鲜明地提出,坚决反对使用“碳关税”措施限制贸易发展,呼吁各国共同努力,防止以“保护地球”为借口,搞贸易保护主义。
中国坚决反对碳关税
在本次气候大会前,碳关税就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争议话题。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变相实施贸易保护主义,这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很不公平。
16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北京召开的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坚决反对使用碳关税措施限制贸易发展。姚坚表示,国际上一些组织和个人提出使用碳关税这种边境限制措施,忽视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在历史上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是不一样的,商务部对此坚决反对。
此前一天,在哥本哈根的大会现场,中方代表也发出了同样的声音。15日,中国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于庆泰大使在丹麦回应媒体提问时表示,中国反对任何国家以保护地球为借口,在国际贸易中设置壁垒。
于庆泰表示,富国不应考虑利用对碳排放体系不同国家的出口产品征收所谓“碳关税”,来取代一项抗击全球变暖的协定。他进一步指出,试图在多边谈判中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是不会成功的。
虽然目前“碳关税”仍在讨论当中,尚未付诸实施,但一些发展苗头值得警惕。美国国会众议院今年6月26日投票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也称气候法案)第一次提出了“碳关税”相关条款。根据这一条款,如果美国没有加入相关国际多边协议,自2020年起,美国总统将获权对来自未采取措施减排温室气体国家的钢铁、水泥、玻璃和纸张等进口产品采取“边境调节”措施,即可以对这些产品征收“碳关税”。
法国议会今年10月份通过从2010年起征收碳税的议案,即从明年1月1日起对化石能源的使用按照每排放一吨二氧化碳付费17欧元的标准征税,这主要针对法国国内企业和家庭。法国总统萨科齐还提议,在欧盟边境征收“碳关税”,即对从那些在环保立法方面不及欧盟严格的国家进口的产品征收“碳关税”。
不过,碳关税一经提出,就招致了国际社会广泛反对。欧盟其他成员强烈反对法国的提议,德国、瑞典、印度等许多国家批评这种做法不仅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规则,也违背了《京都议定书》“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峰会规模创下新纪录
15日开始,本次会议正式进入高层谈判阶段。在随后的两天中,各国必须设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以便为17日、18日的领导人会谈做好准备。
丹麦官方的最新统计成,迄今为止,已有119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确认出席最后两天的峰会,这也将创下一项新的纪录,即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之外全球有史以来出席领导人人数最多的一次国际会议。这些领导人代表着占全球GDP约89%的经济体,以及全球人口的82%。
不过,参与归参与,谈判归谈判。各国在关键问题上的分歧依然严重。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主席康妮·赫泽高15日警告说,这次气候变化谈判仍有可能失败。
多方消息证实,大会15日出现了一个“更新”的官方草案。与之前的草案相比,新草案在许多关键要点上留出了更多的空白,不仅没有长期减排目标,也没有排放峰值,更没有发达国家的具体援助金额等。大会有关方面解释说,留出的空白将交给即将开幕的部长级会议讨论商定。而这些问题也恰恰是目前的最大争议所在。
赫泽高在15日的高层会议开幕式上说,为了取得成功,现在必须“换挡”,必须向前迈大步,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期盼,而在接下来两天的谈判中,“妥协”应成为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