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12月份财政支出数量虽然会比其他月份多,但并不是违反预算管理的“年底突击花钱”,没有执行完的项目资金,将结转至下年使用,而这些结转资金在使用前将一直保留在国库,不会拨付到各预算单位的资金账户内。
⊙记者 张牡霞 ○编辑 阮奇
财政支出
历年均呈“前低后高”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从历年预算执行情况看,财政支出进度均呈“前低后高”走势,一季度各月支出进度都较低,二、三季度逐步回升,第四季度则进一步加快,其中12月份的进度通常都在20%以上。
该负责人介绍说,以前三年情况为例:2006年12月份全国财政支出10812亿元,占预算的28.2%;2007年12月份支出11697亿元,占预算的25.1%;2008年12月份支出16767亿元,占预算的27.6%。2009年按完成预算推算,12月份的支出规模将为2万亿元,占预算的26.2%。
对于每年12月份财政支出大增,该负责人认为有多方面原因。他表示,财政支出中基本支出进度与时间进度大体相当,但项目支出进度一般都是前慢后快。主要是由于项目单位从启动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招投标等管理程序到具体实施有一个过程,前期准备阶段需要资金量小,实施阶段资金需求则明显增大,相应的资金支付也是前少后多。今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新增了不少项目,后两个季度支出较多情况就更明显一些。
财政部负责人表示,年初安排预算时,财政部门按国家政策、规划等对相关重大支出项目都作了充分安排,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相应的制度办法迟滞出台,或是项目实施条件不足等,预算往往在下半年甚至是在第四季度才能下达,相关资金在12月份支付较多,其中一部分资金还需要结转到下年使用。
结转资金
在使用前一直存国库
对于网民关注的“年终突击花钱”问题,财政部负责人表示,制度上已经规避了突击花钱的途径,但是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仍将加强配合,防止个别单位出现违规行为。
该负责人表示,按照现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各预算单位请领财政预算资金,都要严格按财政预算、项目进度、有关合同和规定程序办理,并接受财政部门的实时监控。12月份财政支出由于种种原因虽然比较多,但都是按预算要求支出的,其中年终没有执行完的项目资金,按有关制度规定,将结转下年使用。
据介绍,结转下年使用资金在使用前一直保留在国库,并没有拨付到各预算单位的资金账户,可避免出现截留、挪用和浪费资金问题。各预算单位使用上年度结转资金时,同样需要按规范的程序办理审核、报批,不得随意改变预算原定的用途。财政部门动支预备费、用超收收入安排支出等也是严格遵照规定的程序报批后办理。因此,12月份支出数量虽然较多,但不是违反预算管理规定的“年终突击花钱”。
但与此同时,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将加强配合,抓制度实施,防止个别单位出现违规行为。
严防“突击花钱”
记者了解到,为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近年来,财政部门大力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等制度改革。2008年8月,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切实抓好预算执行进度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中央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部门支出预算执行管理责任制度;与此同时,着力完善预算执行督查监控机制,强化对部门结余资金统筹管理。从今年的执行情况看,已取得较好成效。前11个月,中央本级支出进度为79.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8个百分点。
针对地方财政支出进度偏慢问题,财政部也已多次下发文件。2008年1月和2009年11月,分别下发了《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和《财政部关于加强地方预算支出执行管理的通知》,要求各级地方财政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特别是防范违法违规操作和“突击花钱”行为。
该负责人表示,今后,财政部门将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制度办法、健全工作机制,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