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品牌难为
⊙记者 邹靓 ○编辑 陈羽 颜剑
在市场化经济的环境中,商业银行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品牌的竞争。品牌建设,对于处于竞争劣势的城市商业银行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城商行在品牌竞争中的不足,集中体现在定位不清、形象地域化、欠缺拳头产品三大短板上。
作为中国银行业的第三梯队,城商行在成立之初就被定位于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于广大市民,被打上了“地方”烙印。随着银监会对城商行跨区域经营鼓励政策的出台,城商行终于有了另外一种选择:跨区经营。
即便是规模较小的城商行,也难掩“跑马圈地”的野心与冲动。但与意愿相违背的现实是,大多数城商行并未具备跨区域经营的实力,即便是已经成功跨区的城商行,大部分也仍然是以本地经营为主。在本地经营和跨区域经营之间过渡,是当前城商行的一种普遍现象,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将持续存在。
据银行联合信息咨询中心统计显示,目前已经完成更名的城商行数量在50家左右,其共同特征为:银行名称中除去了“城市”二字,但仍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城商行带着明显地域特征的名称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带有地域特征增强了了银行的地方归属感,但同时也限制了其在更大区域内形成品牌影响力。现在的城商行,似乎在走当年股份制银行曾经走过的路。
股份制银行中地域特征明显的,如浦发银行、广发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渤海银行、浙商银行等,在其发展历程中均受到了地域特征的影响。股份制银行在这方面的经验,应该能够为城商行提供借鉴。
就城商行自身实力来看,创新能力不足是普遍的问题。也因为这样,城商行普遍缺乏像中信银行“财富阶梯”、深圳发展银行“供应链金融”这样的优势产品和业务品牌。除了少数几家城商行拥有个性化、差异化、具备竞争力的产品和业务之外,大多数银行在产品和业务都缺乏特色,难以形成品牌优势。
自主创新能力差是中国银行业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在城商行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如果能够成功推出“拳头产品”,并将其影响力推广至区域外,无疑将推动城商行的跨区域经营。
2010年,城商行将要面对的是一个“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艰难回暖、贷款风险加大、银行竞争更加激烈。城商行必须解决同质化以及核心竞争力缺乏的问题,以应对日益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银行业竞争。
和大中型银行相比,城商行擅长的领域,在于小企业业务、零售银行业务等方面,其产品和业务创新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如北京银行的中小企业产品“小巨人”,已经逐渐成为全国知名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品牌,就是一个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