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见报频率最高的词可能是次贷危机,临近2009年年底,危机出现明显缓和趋势,但似乎又有一个与危机有关的词近期频频曝光:债信危机。在救市毫无头绪的时候,人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信心比黄金更珍贵。
在债信评级危机中应该如何赢得信任?答案可以是寻找强大的资金作后盾,或者是表现出英雄般勇气。
在迪拜、希腊及墨西哥相继陷入债信危机后资金已经不是“万灵药”。而英雄气概,是大部分经济体所缺乏的,在救市实施过程中,往往可以看到政治雄心与实际行动之间的巨大鸿沟。填补鸿沟,让雄心与行动一致起来,应当成为拯救这场信任危机的突破口。也就是说:拿出一点实际行动来兑现之前的许愿。
希腊为何一再被下调主权债信评级?尽管该国总理帕潘德里欧已经承诺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削减不断膨胀的财政赤字,但希腊国民对本国政府的信心极为薄弱,包括新闻媒体机构在内的多个行业工会组织还计划着一场罢工。
究其原因,希腊的政府预算严重依赖一次性政策措施,除部分冻结公共部门薪资及退休金的措施外,希腊政府并没有表现出大举削减开支的意愿。这也导致国民和投资者对于该政府目前任何试图提振信心的措辞反应平淡。
在获得市场信任这一点上,不妨来学习一下爱尔兰。如果将政府为救助银行业所担负的坏账计算在内,爱尔兰明年的负债占GDP比重将由现在的64%上升至100%以上。但是该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仍为AA级,为该国偿债赢得了相当的喘息空间。
可见爱尔兰赢得信任并非因为其财力雄厚,尽管负债比率上升接近一倍,但国民对政府的信心却不减,这背后也可以看出该国政府在处理债务问题上表现出的政治勇气,而更多的国家在做出强硬的政治决定方面则要差得多。
早在去年金融危机刚刚露出端倪之时,爱尔兰政府的这种勇气已经发挥作用。在欧洲其他经济体仍在对重塑银行业信心举棋不定时,爱尔兰政府当机立断推出针对所有零售和批发银行存款提出的一揽子担保计划。
不同于严重依赖一次性政治措施的经济体,爱尔兰政府在2010年预算中纳入了明确、具体的削减开支措施:公共薪酬将下调5%-15%,其中,爱尔兰总理的减薪幅度就高达20%;甚至儿童福利方面的支出也有所削减。
此外,爱尔兰以往良好的信用纪录也为其带来一定的延期偿债空间。巴克莱资本的数据显示,1994年-2006年间,爱尔兰成功地将负债占GDP比重从94%降至24%。与爱尔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希腊在加入欧元区之前仅仅把负债占GDP比重从1994年的108%降至1999年的94%,但随后负债水平又开始再次上升。
爱尔兰这个并不大的国家在地理和发展水平上都长期处于欧洲的边缘,然而近十年来它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为经合组织中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因此也有了“凯尔特之虎”的称号。爱尔兰政府在过去一年中采取了措施,为2010年制定了极为苛刻的预算目标,比起欧洲其他经济体,它显然正为这场赤字战争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勇气。
正是这种勇气,让“凯尔特之虎”爱尔兰在阴云密布的债信危机黑色天空下,仍然可以射出镇定并且自信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