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焦点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能源前沿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资金观潮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市场中人
  • A8:数据说话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2009 12 2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1版:能源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1版:能源前沿
    多晶硅产能虚夸掺水 低端产能仍将受控
    五大电力集团各自为战
    明年重点合同煤最高涨25%
    光伏产业复苏
    迹象日趋明显
    煤企放弃“漫天要价” 背后暗藏玄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煤企放弃“漫天要价” 背后暗藏玄机
    2009年12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于祥明 ○编辑 王晓华
      ⊙记者 于祥明 ○编辑 王晓华

      

      悬在电煤合同价格谈判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去掉之后,电煤市场化的博弈仍在继续。除去价格层面的讨价还价之外,煤电双方在政策层面的许多环节上仍存博弈空间。记者注意到,考虑到明年整个国民经济形势向好,煤电双方对煤价上涨预期形成共识,虽然河南煤炭企业曝出最新报价上涨110元,但从已签电煤合同的总体来看,价格涨幅在5%-10%之间。在年底煤炭供应如此紧张之际,煤企没有在市场放开后“漫天要价”多多少少也有些“令人不解”。究其根源,从长远来看,煤企也有自己的担心。

      记者注意到,截至12月23日8时2010年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已初步汇总13759万吨。虽然这一数据只占全年计划9.06亿吨的15.2%,但与往年相比这一数据来得却“非常轻松”。

      “没有了政府的干预,目前煤电企业双方完全是自主谈判衔接。”煤炭运销协会一位权威人士告诉记者,煤企们似乎都轻松了许多。事实上,由于目前电力企业库存量下降,煤价处于高位之际,合同煤价上涨已经不是今年的主题。相反,煤价有限的涨幅却折射出耐人寻味的信息。

      “政府不干预了,煤企反而不敢涨价了。”一位业内权威人士向记者戏称,“这说明煤企很讲大局。”

      事实上,记者了解到,去年涨价态度异常强硬的神华集团,今年却异常低调,至今没有透露今年合同煤价的意向。

      “这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博弈。”另一位业内专家意味深长地表示,资源税、通胀预期、煤电联动、煤炭税费清理等等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在后面等着,煤电企业双方必须要“从长计议”,由此合同煤价才在电企库存紧张的情况下小涨的结局。

      “煤价上涨的同时,今年电价也获得向下游的输出传导,而2010年是否能适时调整还都不确定。”一位接近电力人士表示,为此煤电双方也在布局未来谈判的筹码。

      记者注意到,国家发改委提出,“要清理各地区、各部门现行煤炭生产、销售过程中征收的各类收费和基金,取消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越权设立的收费和基金,整合性质相近、重复设置的收费和基金,推进涉及煤炭资源税费制度改革,减轻煤炭企业负担。”这可能就是煤企“顾全大局”的实惠。

      实际上,记者此前就已经注意到,今年年中时国家发改委终究表态“不干预煤价”,并非是单一性政策,而是包括电价调整、合同煤价定价、煤电联动、资源税等等内容“一揽子计划”的一颗棋子。

      而在国家发改委发文定调今年的电煤合同衔接之际,同时提出“推进煤电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理顺煤电价格关系,促进协调发展。”这一方面意味着煤电联动也会渐行渐近,同时也意味着煤电企业博弈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更多地从新政策中“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