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产经新闻
  • 5:财经海外
  • 6:观点·专栏
  • 7:公 司
  • 8:公司纵深
  • 9:公司前沿
  • 10:公司·价值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车产业
  • 14:调查·市场
  • 15:调查·区域
  • 16:市场纵横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路演回放
  • A4:机构动向
  • A5:资金观潮
  • A6:市场评弹
  • A7:市场趋势
  • A8:数据说话
  • B1:披 露
  • B2:专 版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2009 12 25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焦点
    部委齐心合力 明年着力打好政策“组合拳”
    国家将抓紧出台政策促进民间投资
    今年我国就业形势
    好于预期
    前11月地方国企营业收入增长2.8%
    中纪委通报“一揽子”计划
    违纪违法案件 涉及198名党员干部
    发改委:中央投资在应对
    金融危机中起了四方面作用
    工信部确定推进跨省重组基本思路
    今年中央投资
    将超过预算 地方配套不足问题凸显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前11月地方国企营业收入增长2.8%
    2009年12月2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张牡霞 ○编辑 衡道庆
      ⊙记者 张牡霞 ○编辑 衡道庆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24日召开的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透露,1-11月,全国3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资委直接监管和委托监管的省(市)级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9万亿元,同比增长2.8%,扭转了前10个月同比下滑的态势。

      李荣融提供的数据还显示,前11月,国资委系统监管的地方国企累计实现利润2583.9亿元,同比下降6.5%,降幅比1-10月收窄11.7个百分点,其中实现利润同比增长的地区有12个。分地区来看,实现利润最多的前三个地区为上海、山东和北京,分别为273.8亿元、244亿元和209.9亿元。

      据专家分析,如果扣除今年物价下降因素,国企累计实现营业收入的增幅有可能达到8%-10%。李荣融指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企还能取得如此成绩,十分不容易。

      与地方国企相比,央企的表现更为突出,前11月央企的三个效益指标均呈现同比增长的良好态势。数据显示,1-11月,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1.1万亿元,同比增长3.4%;实现利润7109.6亿元,同比增长3.4%;上交税金9963.8亿元,同比增长7%。

      在分析明年形势时,李荣融指出,国企改革发展还将面临十分复杂的形势,一是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西方国家存在失业率高企、消费疲软、缺乏新的增长点、资产泡沫积聚等现象,世界经济复苏将是缓慢、曲折的过程;二是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存在经济内生性动力不足、结构矛盾突出、出口萎缩、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也还存在着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李荣融指出,国有大型企业公司制股份改革相对滞后,公司治理结构还不完善;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还不合理,分布过广、战线过长等问题依然突出,产业趋同化倾向比较突出;企业发展方式比较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