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产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财经海外
  • 8:书评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热点
  • T4: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焦点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12 26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4版:艺术财经·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4版:艺术财经·专题
    “艺术家都是当代艺术探索的在场者”——访忻东旺
    达明安·赫斯特领衔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下月举办英国前卫艺术群展
    谁把周铁海的工作室打包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谁把周铁海的工作室打包了?
    2009年12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邱家和
      ⊙本报记者 邱家和

      

      近日,在位于上海莫干山路M50的艺术家周铁海的工作室,记者有机会看到了奥地利女艺术家伊丽莎白·谷鲁博(Elisabeth Grübl)的一件奇特的作品:她将周铁海工作室所有的物品,包括他的作品、书籍、办公家具乃至水龙头、垃圾桶全部打包,将其变成了蹲伏在工作室中间的一个看起来有门有窗的实心“小屋”。

      专门为艺术家工作室“打包”

      记者为此采访了艺术家。伊丽莎白表示,类似这样的作品,她之前在维也纳、法兰克福等地也做过。她要把工作室内所有的东西“打包”,不过她的作品只针对艺术家的工作室,而不会去做其他的空间比如办公空间。因为她觉得艺术家的工作室都很有趣。

      当记者问起她在动手之前对周铁海及其艺术是够了解。她表示之前只是略有所知。她和周铁海是在维也纳的一个展览上认识的。她又说,周铁海的工作室,是她做过的工作室中最大、最好的一间,做的时候非常有趣。

      她还说,她会依据不同艺术家工作室的特点,尝试用不同的打包方式,比如,有些固定设备像厨柜或者大的柜子等不能移动,就会以不能移动的物品为中心点来“打包”。每个工作室的空间、杂物都不同,因此都会有不同的打包方式。而将周铁海的工作室打包,她用了整整4天时间。

      从一次搬家找到灵感

      她还表示,这样做可以改变那些陈列在艺术家工作室的作品的呈现方式。一切都取决于形状与体积。一方面要考虑到设置的问题,看哪些是无法移动的,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艺术家的作品与杂物的内容、形状、体积等。每一位艺术家都有自己的特点,而周铁海工作室里的都是画作,比较容易移动,所以就集中放在房子的中间了,因为这样做得很快,而且比较方便。

      她还透露,她的灵感来自她自己的的工作室一次搬家。当时她要搬到另外一个很远的城市,面对自己工作室里面非常多的东西,她一时不知道何从下手,于是就开始整理,打包,突然发现这是个不错的表达方式,改变了我们熟悉的东西的呈现方式。从此就开始专门帮艺术家的工作室“打包”。这是她的第12件作品,此前她做的艺术家包括不同的类型,包括在中国为一名德国艺术家工作室做过,为中国艺术家做还是第一次。

      打破思维惯性

      周铁海的创作方式很独特:他好比是电影导演,指示助手按照她的构思和要求创作多种媒材的画作、装置和雕塑。他的工作室像一个小作坊,陈列了大量的作品,还包括一些过去的作品、家具、设计模型等。经过伊丽莎白的妙手,这些东西似乎一夕之间成了那个实敦敦的“小屋”,令专程赶来的周铁海的朋友们惊讶万分。

      当然,这件“作品”不久后会拆除还原。不过她作品改变了我们所熟悉的物体的呈现方式,也挑战了我们日常的思维惯性。她把艺术家工作室中的东西,不管是价值不菲的作品、还是普通的日常用品,互相嵌入互相构成地“打包”处理,凸现了它们的物理特性而忽略了其他的特性,都能启发我们重新认识艺术家工作室的空间,重新认识艺术作品与艺术创作。(录音整理翻译: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