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产经新闻
  • 4:公司
  • 5:市场
  • 6:财经海外
  • 8:书评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热点
  • T4:艺术财经·专题
  • T5:艺术财经·焦点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2009 12 26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4版:艺术财经·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4版:艺术财经·专题
    “艺术家都是当代艺术探索的在场者”——访忻东旺
    达明安·赫斯特领衔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下月举办英国前卫艺术群展
    谁把周铁海的工作室打包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艺术家都是当代艺术探索的在场者”——访忻东旺
    2009年12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邱家和
      2005年8月在河北康保与作品《憧憬着的老段》原形在一起
      忻东旺

      江湖·遇

      

      ⊙本报记者 邱家和

      

      近日在上海M艺术中心举办的《时代坐标——具象5人展》中,被人们视为“写实主义”画家的忻东旺以一组略显变形的农民肖像作品参展。为什么在当今都市化的时代坚持农民形象的塑造?记者在展览现场对他作了专访。

      农民形象是符号

      致力于当代农民肖象的创作,似乎是忻东旺最突出的特征。他在2006年在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巡回展出的个展就叫《村民列传》。不过忻东旺却对记者说:“我是借用农民来表达。这是一种符号,一种媒介。我借此传达对社会、时代的看法,传达自己的感受。”他还表示:“我也会画一些都市人物。但画的是我理解的都市,是随着社会变革的那一部分——农业文化转向工业文化,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这就是我眼中的都市。”

      “我的画对都市观众来说不那么可口、那么赏心悦目,但必须要有人做。这关系到画家的艺术理想。艺术家应该走在大众审美的前面。”他又指出:“在上海喜欢我的作品的人也有,有非常感人的故事,如2006年在上海做个展,有一个北大荒呆过的上海观众当场流泪,因为展览勾起了他对一段人生经历、对农村风物人民的怀念,唤醒了他已经麻木的神经;还有一个心理医生也哭了,对那些常常在大街上、地铁站里擦肩而过的民工,对他们的情感和内心世界第一次有了关注。”

      从水彩、风景起步

      忻东旺以油画人物肖像见长,但他最早参加全国性画展的作品是水彩画与风景画。对此他说:“我的生活环境、我接触艺术的过程,是从最基础、最底层的阶层开始的。我是农民出生,生活在农村。天性特别热爱绘画,在我成长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力所能及地尽可能地接触艺术。在画水彩之前,还画过炕围子,最初从事的就是民间艺人的工作。”当年他画风景,是因为要有作品参展,也因为画人的难度高;就像刚开始先画水彩,然后再画油画。

      不过现在回首往事,他认为:“我从没有专业知识到掌握一定的知识,所掌握的工具、创作的艺术手段在变化,但重要的不是变化本身,而是这个过程。我是从业余的、民间状态中开始艺术创作,作品与我的生存状态、我的情感有关联。这样的成长经历,形成了我对艺术的本质理解,使我在以后的学院教育中保持对生活、生命的关注。绘画的手段会不断丰富,但表达的愿望则是艺术创作的核心。”

      借写实还传统意象之魂

      人们把忻东旺当作“写实派”的代表画家。但他却强调:“写实的实不是建立在学院教育的理念上的实,不是艺术语言上的实,而是精神情感、生命体验的实。”他对写实的理解是更为宽泛的,超越视觉意义上的实,不局限于客观、视觉的实,而是精神、心理上的“真”。因此他自认他的画有变形,有中国传统的写意、意象造型的特点。

      他还对“写实主义”、“当代艺术”之类的标签表示了自己的看法:每一个艺术家都应该是当代艺术探索的在场者,不能逃避当代艺术。但现在对当代艺术的理解过于狭窄,仅仅是几种样式。他认为西方在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之后出现当代艺术,与西方社会的突变性。作为艺术表达语言,过去的语言都不够,所以需要注入当代的感受与方法。而他的探索也是艺术语言的变化,不断渗透现代意识和当代的精神。他说:“我是借西方传统的体而祭东方传统艺术之魂,传达时代文化精神。我用写实的语言,画写实的面貌,却不断地消解客观意义上的‘真实感’。最终的方向会回归到传统艺术中的基因中,回到写意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