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判2010年的A股市场,有几个因素或问题值得投资人关注。
第一、如果经济回归均衡增长阶段,且经济的波动性在收敛,则A股指数还会大起大落吗?A股市场更多的是否将是结构性机会?
经济周期起伏似曾相识,回顾1998年以来的经济复苏进程,经济增长从1996年第一季度的10.90%,大幅回落到1998年第二季度的7.20%,随后逐步回升到1999年第四季度的7.60%,以及2001年第三季度的8.00%;反映了在经济复苏阶段经历了经济反复但底部抬高的过程。
而经济增长从2007年第二季度的13.4%,到2009年第一季度的6.10%,经历了大起大落之后,逐步从复苏走向恢复性增长,进入均衡增长区域。如果经济的周期性还存在,那么增长波动性在均衡增长的阶段将处于收敛状态。
经济在经历了第一次去库存化之后,走出衰退,开始了恢复性增长,随后就需要产能结构性的再调整了。在固定资产的投资上,国家和私营部门的比重需要调整,相应的生产要素改革急需推进;进出口上,外部再平衡的过程尽管开始改善,但地区和产品需要再调整,同时,进口需求和结构重新提到国家政策层面。而作为持续增长保障的消费也面临收入再分配的改革推进,贫富差距的拉大倾向也极大制约着消费增长的升级。
因此,在进入可能出现的再次繁荣增长阶段之前,我们需要平衡和改善经济实体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而在当前这样的恢复性增长和步入均衡增长阶段,实体经济的波动性在减弱,A股市场就缺乏大起大落的经济基础了。
但市场的结构性机会还是存在的。政府的经济结构调整政策的方向就是投资人值得关注的结构性机会。政府2010年“调结构、促民生”的经济政策或许就是A股市场明年的主题线索。例如,要素改革、区域振兴、节能减排、城镇化、出口改善等都是值得关注的线索。
第二、投资人对货币政策的收缩或已经有了预期,但问题是对于货币政策收缩的节奏和力度,投资人有相对稳定的预期吗?货币供应增长从30%附近回缩到20%附近, A股市场对此已经完全适应了吗?
2008年11月以来,随着政府的货币供应大幅增长,实体企业的业绩尽管有明显的恢复,而有的行业还处在不稳定阶段,但A股市场对企业的估值(P/E)却出现了大幅抬升。同样,现在投资人要面对着政府货币政策的收缩。7月底货币政策的边际微调,A股市场就做出了第一次演绎,最为明显的是行业投资板块发生了明显的替换,稳定性和消费性行业以及中小盘股票表现积极。
回顾过往货币政策收缩中,尤其是货币供应增长开始明显回收的阶段,A股市场指数常处于明显的回调和震荡,即使有可能继续上行,但也表现出震荡态势。因此,货币供应量增长幅度的变化还是对市场有着明显的影响的,毕竟作为市场整体,估值抬升对市场价格的影响远大于企业业绩的增长预期。展望2010,如果货币供应增长从30%附近回缩到20%附近,实体经济的流动性可能还算充裕,但虚拟经济的A股市场可能还需要不断适应,未来总有一个不稳定的货币政策预期压制着市场的走势。例如,2009年12月份地产调控政策的连续出台,投资人显然并没有充分预期,导致市场急速下跌。
现在,还多了一个不稳定因素,2010年是否会出现美国货币政策的第一次收缩?假设出现,它的第一次边际效应如果很剧烈,则市场的第一次震荡演绎将会随之而来。
另外,随着CPI和PPI增长的转正,通胀预期开始蔓延,尤其对资产类预期更为明显。从全年来看,2010年实际GDP的增长相对于09年或许并不明显,但名义GDP却可能增长很多。投资的机会就在价格,尤其中上游的原材料行业和资产类行业。不过结合政府的货币政策收缩预期,这样的投资机会存在一个时间差,即实体经济物价实质上涨和政府货币政策再次加强紧缩的时间差。因此,如果政府出于平衡的考虑而再次加强紧缩,则货币收缩的加强是会滞后的,因此中上游的投资机会是存在的。
交银蓝筹基金经理 崔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