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叶勇 ○编辑 梁伟
审计署29日公布了1981个扩大内需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和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调查结果,数据显示,在审计项目中,有90.07亿元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尚未落实到位,占应配套资金总额的45.58%。到今年三季度末,审计调查的17个省(区、市)中,国内生产总值累计增速超过8%的达15个。截至2009年10月底,已追回或归还被套取或挤占挪用的资金1.18亿元。
值得警惕的是,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成扩内需的“老大难”,凸显了地方负债过高的隐忧。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28日强调,明年特别要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情况的审计调查。业内专家认为,要解决根本问题,需要财政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
全国人大财经委主任石秀诗10月底在做关于部分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时就指出,地方财力紧张,落实配套困难。有些公共投资项目安排,地方配套资金比例过大,超出了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比如,今年国家下达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共需投入1676亿元,其中,中央投入493亿元,占29.4%;地方配套1183亿元,占70.6%,落实困难。截至8月底,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投资的394.9亿元,完成率为23.6%。一些地方由于配套资金不到位和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准备不足,可能难以完成今年的建设计划。
地方政府资金配套的“老大难”其实凸显了地方负债过高的隐忧,值得警惕。刘家义28日表示,在今年的财政审计中,重点检查了地方政府性债务情况,对17个省区市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的审计调查揭示和反映了地方政府性负债规模较大、管理监督不到位等问题。
事实上,今年中央投资项目下达后,地方政府融资风险已经逐渐暴露出来。央行副行长刘士余此前曾警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因为无论今年上半年天量信贷一个主要流向便是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所支持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截至今年5月末,全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负债规模达到5.26万亿元,较2008年初增加了两倍左右,资金大部分来源于贷款。
不过,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杨志勇认为,具体的负债率难以统计,需要把土地转让收入和国有企业资产考虑到总资产盘子里去,由于目前没有全局的数据汇总,难以作出准确判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大量存在有其合理性,当前要做的是防范风险,积极进行疏导和引导。”
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高培勇指出,由于《预算法》规定地方财政不能出现赤字,因此地方财政出现收支困难时,加上目前财力逐级上移、事权却逐级下放且没有相应足够的转移支付来补充,地方政府采变通方式,出现了诸如隐形负债、或有负债和隐形赤字、或有赤字问题,这些难以得出真实数据。但是,它们都影响到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当风险日积月累,地方无法控制时,必然会向上蔓延,直至中央政府“兜底”。
业内专家指出,须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加快研究提出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改革方案。完善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抓紧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改进预算编制,完善部门预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