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特别报道
  • 6:公司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圆桌
  • 13:新年特刊
  • 14:新年特刊
  • 15:新年特刊
  • 16:新年特刊
  • 18:新年特刊
  • 20:新年特刊
  • 22:专版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特别报道
  • A4:基金·特别报道
  • A5:基金·特别报道
  • A6:基金·基金投资
  • A7:基金·私募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10 1 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从二○○九年表现
    看基金投资
    选优质指基犹如选好长途车
    守望的幸福
    股神与抄底
    新年选基 首要关注基本面
    社会责任投资新主题——消除你的“碳足迹”
    QDII再出海:谨慎为上
    结语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从二○○九年表现看基金投资
    2010年01月0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Morningstar 晨星 (中国)研究中心 厉海强
      2009年过去了,2010年来了,牛市不经意间来了,且不经意间已过去了一年,留下一长串的未知。2008年股市刚刚经历了历史上幅度最大、最迅速的市场崩溃,共同基金损失惨重,晨星中国股票型基金指数下跌53.06%,而到2009年,晨星中国股票型基金指数上涨了70.7%,暴跌的阴影还未完全逝去,市场就已经来了个180度的大转身。说造化弄人也好,形势逼人快也罢,这些都已是过眼云烟,跟我们有关系的,只有将来,如果能够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对以后的投资有所帮助,也不枉我们这样坐一回过山车了。

      Morningstar 晨星 (中国)

      研究中心 厉海强

      首先可以从相对于市场指数的角度来看一下,2008年沪深300指数跌65.95%,股票型基金指数以53.06%的跌幅领先近13%,2009年上证指数涨79.98%,沪深300指数涨96.71%,股票型基金指数以70.7%的涨幅落后沪深300指数约26%。假设一个人从2007年底入市持有基金到2009年底,沪深300的跌幅为33%,而按股票型基金指数计算的跌幅略小于20%,主要因第一年跌幅较小,第二年上涨基数较大所致,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这一下一上,基金的表现比指数为好。如果考虑到2007年沪深300指数161.55%的涨幅,股票型基金指数超过100%的涨幅来看,一次性买入,持有时间超过3年的投资人目前肯定仍然获利丰厚了,从这个层面上看,基金的持有期比较关键,“长期投资”不是空洞的说教,跨越一个以上完整的牛熊周期,投资风险确实会小得多,当然,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将来的不确定性,肯定无法完全消除。

      其次,从管理风格的角度,2007年是指数基金的大年,主动管理基金表现落后,2008年相反,2009年又是指数基金的大年,如果回溯更早以前的时间,指数基金和主动管理各自都有风光的时候,所谓各领风骚一段时间吧,一般都是单边上涨时指数表现为好,其余时间经常是主动管理占优,仅仅因为2009年指数基金的大牛就认为2010年指数基金表现同样会好就是过于简单的线性思维,或者反过来认为表现不会好也是面临风险的,因为市场风格的轮换不会有固定的时间周期, 2010年,两者的机会可能是一半对一半,如果市场单边上涨,指数基金将再次大火,如果盘整或下跌,主动管理的表现更容易好。

      另一个轮换是大小盘的风格问题。如今已经为众人熟知,2009年深成指涨111.24%,领先上证指数超过30%,很是恐怖,未来是否会有轮换,轮换何时发生,也是个不好回答的问题。

      再者,我们需要考虑一下入市策略问题。入市时机选择是个极其困难的决策,但又对投资收益有决定性影响,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2009年的股票市场给人不断超预期的感觉,这也是一个大牛市该有的特征,如果事情的发展跟市场预期的相差不大,价格基本上不会有太大波动,一个大牛市,也是一个让大多数人都不断感到意外的过程,所以我们面临的是如何寻找和抓住这些意外机会的问题。这听起来有些矛盾,我们需要去抓住我们意料之外的机会,不过简单点考虑,一般说来,超预期有两种典型的方式,一种是在市场预期很低的时候,所谓悲观的时候,或是大熊市后期,这时候容易超预期。另一种是充分了解市场预期,也很了解实际的经济和企业基本面,知道什么时候市场预期是低估了,还是高估了,并抓住市场低估的机会。具体到基金投资上,我们只有第一种角度也许可以利用,在市场悲观的时候入市,这就需要胆识和勇气了,第二种角度有点超出普通投资者的要求。跟市场博弈,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市场预期和基本面的关系,跟价格和内在价值的关系应该比较类似,前者都是围绕后者在波动,但时不时会偏离,有时甚至长时间偏离,偏离很远。图省心的,可以干脆就制定一个定期定额投资的计划,这样就不用去跟市场预期去博弈了,所承担的,也只是市场长期趋势的风险。另外,跟定投对应的,也可以有定期定额撤资的计划,当投资周期接近到期时可以采用的退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