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特别报道
  • 6:公司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圆桌
  • 13:新年特刊
  • 14:新年特刊
  • 15:新年特刊
  • 16:新年特刊
  • 18:新年特刊
  • 20:新年特刊
  • 22:专版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特别报道
  • A4:基金·特别报道
  • A5:基金·特别报道
  • A6:基金·基金投资
  • A7:基金·私募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10 1 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7版:基金·私募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7版:基金·私募
    阳光私募惊艳2009
    城镇化
    是未来五年的大主题
    2010年
    面临三大变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阳光私募惊艳2009
    2010年01月0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宏
      

      

      2009年对于阳光私募行业来说是起步以后的大发展,酝酿之后的大爆发,甚至是市场复苏后的第一声惊雷。2009年,私募究竟有哪些事值得记上一笔,哪些人占据行业前列,2010年中国的阳光私募行业又可能走向何方,面临怎样的风险和机会?本期基金周刊予以解析。

      ⊙本报记者 周宏

      行业发展规模空前壮大

      2009年,私募行业的规模可谓得到了空前发展,根据国金证券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11月底,有115家私募共发行了220只产品,规模总计57.24亿,其中可统计规模的产品平均募集规模达0.92亿。

      而这只是首次发行的募集方面,根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的调查,实际上,很多具备一定品牌的投资顾问正在创造资金的积聚效应。比如年末,上海某家投资顾问公司,就出现了过十亿资金等待申购打开的局面。预计,这种规模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形成趋势。

      在首发和持续申购双双起飞的当口,目前的阳光私募从业者,迅速进入规模扩张期。很多一线私募公司,已经迅速跨过了几亿的门槛,进入20亿上下的管理规模。二线公司轻松达到5亿以上的规模状态。民间资金募集个几千万也不是什么难事。这样的发展速度,在此前让人无法想像。

      大量行业人才进入私募

      而迅速扩张的行业空间,以及创立个人事业这个本身极为具备吸引力的号召,正在成为大量从业人才进入阳光私募行业的强大动力,2009年在这方面显然令人惊异。

      仅2009年初以来,预计就有20来位公募基金投资总监或基金经理转投私募,其中,包括交银施罗德的前任投资总监李旭利、交银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郑拓、招商基金的研究总监程国发、泰达荷银基金的基金经理李泽刚、工银瑞信基金前任的专户投资总监吴刚、上投摩根的基金经理梁钧、华夏基金的投资副总监张益驰等,新发阳光私募信托的投资顾问,来自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和高管,几乎占据了70%以上的份额。

      而这些明星正在壮大的事业,又不断激励着业内有品牌、有经验的投资研究人才,在新的园地实现梦想。某种程度上,私募行业,正在成为公募行业人才的又一个分流出口。

      业绩依旧是亮眼与黯淡俱在

      同时,在2009年,阳光私募基金业绩的辉煌和黯淡同时存在。从第一名(150%以上的绝对业绩)和最后一名的业绩表现看,分化进一步加大。从平均水平看,阳光私募的平均收益低于指数和公募基金,较明显地体现了追求绝对收益的风格。

      不过,必须无奈的指出,2009年以来的阳光私募收益的领先者,更加明显的体现着是风格上的进取特点。从今年领先的投资组合看,开宝、广东新价值、上海尚雅、上海睿信等均为2008年遭遇相当市场压力的管理人。此中味道值得咀嚼。

      国金证券的统计数据亦显示,2009年前11个月沪深300指数累计涨93.19%,153只可统计今年以来收益的非结构化证券投资类私募基金,剔除掉业绩报酬后的平均收益为52.38%,相对对应期的沪深300指数超额收益平均为-29.96%,整体落后市场。其中约20%的产品跑赢指数,15只产品收益超过100%。深国投?开宝1期、粤财信托?新价值2期、深国投?景良能量1期排名绝对收益列前三甲,收益率分别为149.60%、141.07%、13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