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新闻
  • 4:观点·专栏
  • 5:特别报道
  • 6:公司
  • 7:市场
  • 8:市场趋势
  • 9:开市大吉
  • 10: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圆桌
  • 13:新年特刊
  • 14:新年特刊
  • 15:新年特刊
  • 16:新年特刊
  • 18:新年特刊
  • 20:新年特刊
  • 22:专版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特别报道
  • A4:基金·特别报道
  • A5:基金·特别报道
  • A6:基金·基金投资
  • A7:基金·私募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10 1 4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8版:新年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8版:新年特刊
    2009年证券市场之最
    2009年最引人关注的十个关键词
    2009年对股市影响最大的十件事
    2009年最熊的十只股票
    2009年最牛的十只股票
    2009年最风云财经人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2009年最引人关注的十个关键词
    2010年01月0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股市走出大牛行情

      2009年的中国股市几乎从年初涨到年底,上证指数从年初开盘1849点涨到年末的点位,升水的幅度最高达八成。这样的走势几乎超出所有人的预料。年初,鉴于当时国际金融危机正在蔓延,大多数机构认为2009年中国股市没戏,不跌破1000点已是大幸,结果股市与所有人开了个大玩笑,上半年走大行情,下半年宽幅震荡,一年喜气洋洋。

      

      创业板

      十年磨一剑的创业板,一出手惊天动地。10年前那些踌躇满志的经过所谓科技部论证的创业企业,大多数没熬到今天,而熬到今天的早过了创业期的公司如今成了宠儿,所有的人抢着送钱给这些“再创业”公司,募集资金增加一倍就意味着发行价高出一倍。2009年亮相的创业板公司,其市值仅占中国股市净值的2%左右,发展潜力巨大。创业板的推出其意义在于,股市的功能除了为国民经济服务之外,开始为中小企业、民营高科技企业服务了。

      

      摇号大军集结

      2009年7月开始,IPO的发令枪又响了,上万亿资金快速集结。新版IPO的游戏规则限制了单个账户的申购数量,在新股的申购上形成了资金与账户的最佳匹配问题。尽管网下申购成了大资金扎堆的地方,但网下申购的风险到年末开始显现,上市三个月后已有股票跌进了发行价。摇号大军已然成了股市的食利阶层。

      

      一对多

      2009年资金的扩容在于大量发行基金,在基金的扩容中出现了一个新品种,即由基金公司发行的一对多理财产品。该产品刚一推出,即遭到市场追捧,一对多的名词成了2009年股市的一个关键词。不过,到年底还没见到一对多产品有令人信服的业绩。

      

      小盘股

      每年机构都要推荐来年的10大金股,2009年的金股几乎都成了“乌龟”股,可中小板指数却屡创新高。2009年的IPO以小盘股为主,一年中翻2、3倍的股票比比皆是,股价爬到上证指数6124点顶峰上的股票几乎全集中在小盘股上。在2009年股市中,“小”的是美丽的。

      

      新股破发

      启动IPO之后终于看到新股跌破发行价了,高价发行的结果最终还是要二级市场付出代价,想到过新股要跌破发行价,却没想到第一家跌进发行价的还是主营业务为证券的证券公司股票。招商证券是破发第一家、中国中冶是第二家,以后可能还会有N家,只要询价起哄的现象不改变,破发还会延续。二级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只有25倍左右,凭啥发行市盈率要126倍,这不是市场化,这是一帮拿着别人的钱不心疼的股市“老油条”在瞎起哄,最后他们自己的筹码在三个月后上市套牢。

      

      增发大王刘益谦

      不同身价的人可以做不同的事情,股市中人身价上了百亿,有些钱也只能看着他赚了。大小非解禁造就了刘益谦,个人财富像“爆米花”那般膨胀之后,刘益谦并没有歇搁,立马将真金白银投入到另一个战役——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连上市公司大股东都拿不出钱来认购,能出手的人便成了大赢家,这种机会不属于大众而是属于小众的。

      

      汪建中天价罚款

      股市20年,见过处罚闹事者,但几乎全是“高高地举起、轻轻地放下”,以致闹事者都能算出违规乃至犯罪的成本。汪建中却没那么幸运,其以操纵股价敛财的行为,没收非法所得1.25亿元,罚款1.25亿元。以往虽也见过大罚单,但未必到账。但对汪建中的处罚,在法院还没做出有罪判决之前罚款已经全部到账,汪建中被罚得倾家荡产。此例告诫人们,证券市场的违规成本开始加大。

      

      杨彦明死不松口

      在此案之前,股市中犯大案的,还真没被执行死刑的,杨彦明贪污6000多万元,成了证券市场第一个被执行死刑的人。杨彦明曾担任银河证券北京一家营业部总经理,当年营业部一个小小的营业部当家者却有大大的支配资金的权利,6000万元在大多数人眼中是大钱,在杨彦明的眼中却是小钱。杨彦明已死,贪污的资金去向永远成谜,在股市的滚滚红尘中,杨彦明从此被人们遗忘。

      

      余秋雨被“股神”化

      余秋雨老师成了股市明星,他的一单8年前的买入,成了股市的潜伏。一旦徐家汇商城上市,热心的人帮他算账,余老师就身价过亿了,于是市场哗然。其实,余老师真不算潜伏股市,如果当初他能算出8年后股票上市,那他应该砸锅卖铁全换成那个股票才是,所以,被股神化的余老师也会后悔。(应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