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两位大师的话有点刺耳。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说,全球经济的第二次崩溃不可避免。大摩的首席经济学家罗奇则说,全球经济面临再次探底的可能性还很大。
此时此景,这两个人与大多数经济学家格格不入的论调,多少显得有点煞风景。当前,全球经济微弱复苏,正是需要打气和提振信心的时候。大多数经济学家谈起经济前景,总是乐观和积极居多,有道是“办法总比困难多”。
但记者认为,尽管刺耳,但是这样的警世危言还是需要的。不能因为要打气,就显得盲目乐观。
环顾全球经济,积极的因素当然不少。除个别经济体外,大部分地区的GDP都实现了增长。消费者和企业的疑虑情绪也有所缓解。美国也控制住了之前令人担忧的失业率上升势头。国际贸易20%的降幅亦已扳回一半。
但是悲观的因素也很多。尽管还没有哪个国家公开出现债务违约,但是这种可能性不是不存在。比如冰岛的国债已经被降到垃圾级,是否向英国、荷兰赔偿冰岛银行破产造成损失还有待全民公决。若是赔偿的话,每个冰岛人要背上1.8万美元的债务,因此否决的可能性很大。若是赔偿法案被否,会否引发欧洲国家公开撕破脸后的连锁反应,还有待观察。
英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高赤字导致投资者对英国国债担忧,英国的基金遭遇大幅抛售。在欧元区,刚刚公布的数字显示,2009年11月份零售额的降幅达到最高历史纪录,有关消费支出将助推欧元区经济复苏的希望因此破灭。
想一想2007年,当危机刚刚出现的时候,大部分经济学家还是认为这只是美国的问题,只是美国房贷市场的问题,所以当时定义为“次贷”危机。此后,当美林、花旗爆出巨额亏损的时候,市场认为,最坏的消息已经出现,该是起底回升的时候了。结果到了2008年情况更坏。直到雷曼兄弟的倒闭,全球才突然醒悟,这是一场全球性的危机,而且才刚刚开头。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说,只有回头看,才能看清楚每一个阶段真正所处的位置。现在回想2001年和2002年,才知晓那时的网络股让人处于疯狂;现在回想2007年,才知道170美元也是石油市场癫狂下的价格。要判断这两个大师是不是危言耸听,唯有当我们站在2020年回顾这十年,才能看清现时所知所想之对错。希望到那时回过头看来,这两位大师的言论是错误的。但是,至少这两个大师让我们少一分盲目乐观,多一份危机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