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焦点
  • 4:财经新闻
  • 5:路演回放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市场
  • 9:市场趋势
  • 10:开市大吉
  • 11:专版
  • 12:圆桌
  • 13:股民学校
  • 14: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专户
  • A8: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0:基金·专访
  • A11:基金·海外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10 1 11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14版:理财·热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14版:理财·热点
    打新专业户濒临“下岗” 中小板新股或成香饽饽
    维护高端客户 银行细化客户分层
    2010年 投资债基要“一分为三”
    债券型基金
    分为三类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打新专业户濒临“下岗” 中小板新股或成香饽饽
    2010年01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涂艳
      ⊙本报记者 涂艳

      

      新股曾是股民们心中一个高高在上的不灭神话,能和打新股挂上钩的投资品种也曾叫好又叫座。而在2009年及2010年初始,打新专业户们的抱怨声将人们带入了一个“神话破灭”的现实,那就是新股收益率的频创新低。

      直接打新“很尴尬”

      “中国北车倒是中了,但是最终到手的收益仅有260元左右。”一位营业部的打新专业户尴尬地告诉记者。近来,中国北车先是以首日2.34%的微小涨幅创下了2006以来新股首日涨幅的新低,而后上市的另一只大盘股——中国化学又因遭遇大盘调整也仅在首日仅仅上涨了5.89%。

      如此之低的收益率,让大盘股的人气持续落在了中小板新股之后,市场人士分析:较高的市盈率和连日来新股收益不佳的示范效应打压了市场打新的热情。“新股定价水平太高,且较高的市盈率让投资者产生了畏惧心理。同时,首日涨幅频创新低,甚至发生几只次新大盘股一个月内破发的窘态,这个示范效应对投资者心态产生了较大影响。”工行浦东分行贵宾理财中心理财师李吉表示。

      据安信证券新股研究组的统计数据:2009 年新股首日平均涨幅为71%,较2008年的108%和2007年的196%大幅下滑,已经连创三年新低。

      “近日两只大盘股首日给出的红包太薄也有偶然因素,因为恰逢大盘调整,但是二级市场的持续走弱也对新股上市首日涨幅降低有直接影响。”大同证券分析师刘云峰表示。

      另外,“节节高”的发行市盈率也成为打新专业户们早就开始担忧的硬伤。根据安信证券统计,去年发行的大盘股除四川成渝发行市盈率仅20倍外,其余9只的平均(算术平均值)发行市盈达44倍,其中光大证券和招商证券更是超过了56倍。另外,中小板发行的59只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也达47.11倍,而创业板去年发行的42只新股,更是以平均发行市盈率64.82倍高居榜首。

      间接打新渠道窄

      在2007年股票市场红火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中最受追捧的无愧于收益王——打新股产品,而当时“周期短、收益率高、操作灵活和风险小”正是打新产品的“四大法宝”。而今,银行打新股产品在相关市场中已再难觅踪迹。

      经历了2008年至今股市的调整和期间IPO长达9个月的暂停,银行打新渠道几近消失。自2008年第一季度起,银行渠道发售的打新股产品几乎就是屈指可数。“虽然市场上仍不间断地有个别银行继续发行打新产品,但是多数为混合的资产配置,并非之前的单纯打新产品。”李吉表示。而记者了解,目前市场上仍在运行的单纯打新产品仅剩下工行在去年7月底时发行的一款产品,而该产品给出的预期收益率也仅为3.2%,且只针对其VIP客户。

      另外,随着今年IPO制度的改革,监管关于网上打新份额提出了千分之一的限制,银行发行的打新股产品动辄几亿甚至十几亿的规模已经毫无优势。这也意味着,单靠资金量大来提高新股中签率的渠道已经被封死。

      除此之外,一直有借助打新功能来提高收益的债券型基金也是投资者较为关注的打新渠道之一。根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2009年统计数据显示,去年统计的5只长期标准债券型基金中,其中纳入统计口径的3只债券基金的平均业绩为1.71%;而非纯债基中一级和二级债基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4.73%和5.83%。

      “除了个别新发行且规模很小的债基外,其余因打新收益而提高产品净值的贡献率都太小。现在考虑到网下配售的风险,大部分债基也都集中于网上申购。故不是特别推荐投资者通过这个渠道打新股。”一位证券分析师透露。

      操作策略因人而异

      对于直接打新的投资者,理财师建议尽量“即买即卖”,假定投资者以上市首日均价抛出所中新股,2009年的打新收益率还是远高于定存的,而且较为稳健。但是在板块的选择上,李吉建议投资者尽量回避创业板新股,“从公司的质地和成长性上,创业板和中小板股票差别不是特别明显,但是创业板的股票市盈率明显高于中小板,从投资者的角度上来说最好尽量回避风险大的新股。”

      从去年IPO恢复后新股的发行状态看,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曲线为双头形态,“即从2009年6月底新股发行恢复以来,市场上压抑已久的热情迸发,投资者打新炒新的热情持续高涨;而后二级市场持续走弱,新股上市首日涨幅随之降低;之后借助创业板的成功发行上市,一波行情随之出现,打新收益也有提升;随后随着市场新股发行的市盈率越来越高,进而影响到上市首日的涨幅,打新收益率也明显滑落。”大同证券分析师刘云峰表示。

      由此可见,新股发行受到市场资金追捧和投资者的热情影响较大,而他也建议,对于申购中签确定性要求较高的投资者仍可打大盘股,而喜欢博弈的投资者来说,中签率稍低,但是可能最终投资收益率较高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则成为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