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达
所谓财产性收入是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
从我国的情况看,数据显示,尽管目前我国居民人均GDP已达3500美元以上,但城镇居民家庭在财产规模扩大的同时,人均财产性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仍然很小。2002年全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工资收入占居民收入比重为70.2%,财产性收入只占1.2%。2008年人均财产性收入超过了工资性收入的增速,但财产性收入比重也只有2.3%。即使在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活跃的广东,目前城镇居民的人均财产性收入比重也仅占3%左右。
事实证明,进一步提升财产性收入在城乡居民收入中的地位和作用,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不仅能增加居民收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还有利于我国资本和房地产等市场的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居民财产性收入比重偏低,提升速度过慢
从城镇居民看,工薪仍是收入的主渠道。城镇居民工薪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由2000年的71.2%下降到2008年66.2%,是收入的主要来源。转移性收入比重由22.9%上升到23%,是第二收入来源。经营净收入比重由3.9%上升到8.5%,是增长最快的部分,也是第三收入来源。财产性收入比重由2%上升到2.3%,变化不大,比重仍然很低。
最新数据显示,2009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0.5%。在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10.2%,转移性收入增长15.7%,财产性收入增长12.3%,所占比重变化不大。
从农村居民看,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家庭经营纯收入比重由2000年的63.3%下降到2008年的51.2%,仍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工资性收入比重由31.2%上升到38.9%,是第二收入来源,也是增长最快的部分;转移性收入是第三收入来源,财产性收入比重从2%上升到3.1%。
在发达国家中,财产性收入是居民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美国为例,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达到40%,仅次于薪资收入,有90%以上的美国人拥有股票、基金等有价证券。
从国际比较看, 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悬殊。我国城镇居民与发达国家居民的财产性收入的比重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中国居民财产收入占GDP的比重比美国低10个百分点左右,而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居民财产收入比重下降幅度大,从1992年的4.5%降低到2004年的2.6%。中国居民财产收入主要来自利息收入,而利息收入比重也在逐渐降低,由1992年的4.5%下降到2004年的2.4%,低于美国的利息收入比重。中国居民红利收入比重虽然持续上升,但比美国低3个百分点左右。美国证券市场发达,可供居民选择的投资工具多种多样,居民红利收入高。可见,中国的劳动者报酬和居民财产收入比重较低,且均有所下降。
中国居民财产性收入来源虽趋多元化,但主要集中于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收益风险性较高。金融财产性收入和出租房屋收入占居民财产性收入来源的80%以上。目前,国内城镇居民投资渠道少,容易导致财产性收入受到股票、基金和房地产市场剧烈波动的影响。加上理财产品少,投资渠道过窄。这几年我国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主要是通过投资房地产和股市而取得的,投资相对集中。金融投资市场可供选择的品种较少,数量供给匮乏,尤其是适合中低收入者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匹配较好的投资产品明显不足。
例如除储蓄之外,国债因其风险率低、收益又高于储蓄,一直受到稳健型投资者的喜爱,但是国债的发行数量有限,几乎每次国债的发行都会出现脱销的现象。其他投资市场对居民财产性收入的贡献也不大,例如古董、邮票等收藏品由于其供应量有限,而且投资成本、技术含量较高,投资门槛较高,也只是少数人的投资渠道。此外由于我国实行较严格的外汇管制政策,国内大部分个人投资者难以参与国际投资市场。
增加财产性收入比重的四大正效应
1、有利于扩张消费。事实证明,财产性收入增加了,长期消费能力自然就会提高。证券市场主要是股市的行情好坏,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房市和车市的繁荣程度。当股市处于上升时期,住房和汽车销售就旺盛。当股市低迷时,房市和车市也会相对平淡。要使广大投资者能够分享到企业发展的成果,不断增加财产性收入。要通过资本市场的稳定和繁荣支撑房市、车市的持续繁荣,努力使房地产业和汽车产业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长盛不衰的支柱产业。
2、有利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既可以造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也可以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民生;还可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从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和谐。
3、有利于提高市场效率。它不仅可以刺激城乡居民将已有的生产要素继续投入生产,而且能够鼓励他们将收入积累进一步转化为生产要素,用于扩大再生产,调动人们的投资和提供非劳动生产要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市场效率,为加快发展生产力创造有利条件。
4、有利于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既是对私人财产存在的肯定,又是对私人财产获利生息、保值增值的倡导和鼓励。是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认识的深化和升华,必将对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小,发展潜力可观
目前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虽然基数偏小,但发展潜力很大。数据分析显示,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主要是由于非工资性收入即财产性收入的差距形成的,更多群众有条件拥有财产性收入后,通过财产性收入的较快增长,能普遍提高全社会居民的收入水平。在财产性收入中,股票投资收入和房租收入所占比重是较高的。今后几年,由于股价和房价的上涨,人均财产性收入的同比增幅也有望进一步提高。以下因素决定了提升财产性收入比重的空间较大。
1、国民财富已具备一定的投资能力。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11月底,银行各项存款总额余额达60.7万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存款总额25.8万亿元,人均存款近2万元。表明居民收入已具有一定的投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当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居民投资、理财渠道拓宽,财产性收入将呈现出增长较快的趋势,家庭收入来源的多元化趋势将更加明显。
2、人口构成为资本市场注入强大活力。从人口结构看,未来10年间,是1950年代、1960年代及1970年代出生高峰期的人群在岗工作的时间,在岗工作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历史上很高。据专家预计,大概在2018年左右,中国有可能出现人口拐点,进入老龄社会,在此之前,这些在岗工作的人要为自己买房、养老而购买资产,形成了对资产强大的需求。
3、居民投资意愿方兴未艾。近几年,居民在两市的开户参与股票买卖的热情高涨,全民理财时代,全民炒股,全民投资的现象也说明,财产性收入对中国居民的收益越来越重要。
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比重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投资渠道的拓宽,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在这几年增速有所加快,但也应看到,我国目前能够拥有财产性收入的人口比例并不高,大多数人要想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如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等,是百姓获得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渠道,但高额的税费,使百姓的财产交易成本过高;储蓄利息收入,是百姓收入的重要来源,但由于通胀预期,居民存在银行里的资金,不仅难以增值,也许还是负数;垄断行业挤占消费者权益,使居民财产性收入受到削减。鉴于此,要增加财产性收入,必须创造更加完备的条件。
1、稳步提高居民收入。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使企业职工的工资增长与企业效益增长保持基本同步,为群众拥有更多的财产和财产性收入提供经济基础,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进而提升财产性收入在家庭收入中的份额。尽力缩小高低收入家庭财产性收入的差距。
2、完善法律制度。法律保护是保障和促进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基本条件。要尽快完善法律保护体系,建立合法财产保护制度,切实保障公民财产权利,为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使居民所拥有的财产能够在完备的法律保护下,顺畅地流转与运用,并在运转中得以保值增值。
3、优化理财环境。理财环境是维护和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条件。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投资环境,切实解决居民投资的后顾之忧,让普通百姓能够公平、公正、公开地参与股市交易,保障公民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合法的私有财产,使他们能安全、放心、明白地拥有财产和赚取财产性收入。
4、拓宽投资渠道。增加社会公众的投资渠道,使其财产性收入有切实的实现途径。积极创造外部条件,激发居民创业热情,拓宽群众财富增长渠道。在硬件上,要创造畅通的物流、信息、能源、交通条件,方便群众创业;在软件上,充分利用税收等经济杠杆,鼓励更多人投入创业之中。积极创新金融管理体系,开发适宜普通群众的投资品种,为居民财富增长提供多元化途径。
(作者系高级统计师、本版特约撰稿人)
城镇居民收入结构的变化
单位:%
收入项目 | 1990年 | 1995年 | 2000年 | 2005年 | 2007年 | 2008年 |
合计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0 |
工薪收入 | 75.8 | 79.2 | 71.2 | 68.9 | 68.6 | 66.2 |
经营净收入 | 1.5 | 1.7 | 3.9 | 6.0 | 6.3 | 8.5 |
财产性收入 | 1.0 | 2.1 | 2.0 | 1.7 | 2.3 | 2.3 |
转移性收入 | 21.7 | 17.0 | 22.9 | 23.4 | 22.7 | 23.0 |
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的变化
单位:%
收入项目 | 1990年 | 1995年 | 2000年 | 2005年 | 2007年 | 2008年 |
纯收入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工资性收入 | 20.2 | 22.4 | 31.2 | 36.1 | 38.6 | 38.9 |
家庭经营收入 | 75.6 | 71.4 | 63.3 | 56.7 | 53.0 | 51.2 |
财产性收入 | 4.2 | 2.6 | 2.0 | 2.7 | 3.1 | 3.1 |
转移性收入 | 0.0 | 3.6 | 3.5 | 4.5 | 5.4 | 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