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信息披露
  • 4:要闻
  • 5:产经新闻
  • 6:财经海外
  • 7:观点·专栏
  • 8:公 司
  • 9:公司纵深
  • 10:公司前沿
  • 11:公司·价值
  • 12:车产业
  • A1:市 场
  • A2:市场新闻
  • A3:机构动向
  • A4:数据说话
  • A5:市场趋势
  • A6:市场评弹
  • A7:数据说话
  • A8:市场纵横
  • B1:披 露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2010 1 15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9版:公司纵深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9版:公司纵深
    控制人“互掐”正急 逾3亿欠款旧账再刺ST方源深喉
    大蓝筹公司利好频发
    能否催生“大象之舞”
    吉利汽车实施期权激励
    首笔40万股行权
    公司简讯
    白酒“涨声”一片
    高端酒今年业绩可期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控制人“互掐”正急 逾3亿欠款旧账再刺ST方源深喉
    2010年01月1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应嘉特 ○编辑 李小兵
      ⊙记者 应嘉特 ○编辑 李小兵

      

      新老两任实际控制人麦校勋、余蒂妮的“互掐”还没有结束,ST方源更为严重的问题却已在显山露水。公司的种种旧债、欠款纷纷浮出水面,据记者初步估算,这些债务应该超过3亿元,这些欠款可能将成为扼住ST方源咽喉的致命问题。

      昨日本报的《ST方源被诉还债1.3亿 方达集团“撇清”责任》已报道,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第二营业部因欠款纠纷起诉ST方源,纠纷金额超过1.3亿元。而实际上,这只是冰山一角。

      根据ST方源披露的公告,2009年11月2日,公司收到安徽省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执行裁定,ST方源需向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界首支行清偿债务1500万元;2009年10月,上海银行与ST方源的2000多万元借款纠纷达成和解;2009年6月,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判定ST方源子公司归还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花城支行3000万元本息;2009年5月,因凤凰化工的旧债,公司在兰溪市的部分资产被冻结……

      2008年至今,建设银行、中信银行、上海银行、深发展、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多家银行以及另一些民间债主先后向ST方源追债,索偿金额从数千万元至上亿元不等。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这些债务的总额超过3亿元。

      在这些借款纠纷中有一些借款纠纷已经得到了解决。例如,2009年10月,上海银行与ST方源的2000多万元借款纠纷达成和解。上海银行撤销诉状,原因是被告方已经偿还本息。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件已经解决的官司中,为ST方源的借款承担连带责任的是其老东家华源集团。而在更多的案子中,原告方认为公司目前的大股东勋达投资及其同一控制人旗下方达集团需承担连带责任。这些债务大多为ST方源的前身ST源药的旧债,有一些债务甚至可以追溯到更早前的“凤凰化工”时代。但是现在这些债务都压在了如今的ST方源身上。

      实际上,早在ST方源现在的大股东勋达投资购入ST方源控股权之前,当时的债权人与意向重组方之间就债务问题达成了一定的共识,而当时也正是在债务问题一定程度地得到解决之后,ST源药才得以彻底变身为ST方源的。然而,问题在于,在勋达投资介入之后,ST方源的基本面依然让人担忧,公司此前一直在不断变卖旧家产,但是哪怕家财散尽债务还无法清偿。

      在和解之初,相关债权银行是愿意放弃利息的,然而,此后ST方源到期依然难以还款,这使得相关逾期罚息也不断上涨。如果无法解决债务问题,ST方源后续重组已难推进,但现在解决债务问题成本正在越变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