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4:财经新闻
  • 5:特别报道
  • 6:观点·专栏
  • 7:公司
  • 8:信息披露
  • 9:市场
  • 10:市场趋势
  • 11:开市大吉
  • 12:圆桌
  • 13:股民学校
  • 14: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15:专版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A1:基金周刊
  • A2:基金·基金一周
  • A3:基金·封面文章
  • A4:基金·基金投资
  • A5:基金·基金投资
  • A6:基金·焦点
  • A7:基金·QFII
  • A8:基金·专版
  • A9:基金·专版
  • A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A11:基金·专访
  • A12:基金·互动
  • A13:基金·晨星排行榜
  • A14:理财·热点
  • A15:理财·案例
  • A16:基金·对话
  •  
      2010 1 18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7版:基金·QFII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7版:基金·QFII
    QFII新年首个月报——预期政策退出 QFII投资策略生变
    基金小幅减仓
    未形成一致调仓倾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400-820-0277)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QFII新年首个月报——预期政策退出 QFII投资策略生变
    2010年01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周宏
      

      QFII基金在2009年的年末再度展现前瞻性的一面。基金仓位下降、规模外流,对于整个A股市场的指示性明显。而最新的QFII基金月报则生动揭示了当时的状况,QFII的仓位究竟是怎样变动的,持股结构转向哪些方向?在预期政策退出后是如何调整的,他们更青睐怎样的股票,他们的观点又是怎样?本期基金周刊特别关注。

      ⊙本报记者 周宏

      去年10月:

      遭遇外资减持

      由上海证券报和汤森路透理柏共同推出的QFII基金月报,日前推出最新一期。该期月报主要涵盖的是2009年9~10月份QFII基金的投资动向和资产配置。总体来看,QFII基金在2009年末,就开始了向医药、金融和消费品的资产调整过程。而对于银行股等个股则早早减持。

      来自最新一期QFII中国A股基金月报的统计显示,QFII的规模外流事实上在2009年10月份就已经开始稍露端倪,根据当时统计,10月份中,一家美资QFII的规模出现了小额波动,这对于一贯规模较为稳定的欧美系的QFII中国A股基金来说,是很罕见的。

      但总体上,当时纳入统计的8家QFII整体规模还是相对稳定的,这在当时的情况下,还是很明显的。而其后,随着整个国内外经济的发展,整个情况开始转变。

      来自之后的汤森路透理柏的随后数据显示,27只纳入统计的QFII中国A股基金2009年11月总资产规模初值,较10月修正后终值115.84亿美元微幅增加3.14%至119.47亿美元。不过,与同期4.6%的净值平均增幅相比,QFII规模的增长速度明显落后,这显示,QFII中国A股基金已经开始遭遇外资减持。

      根据基金透视报告显示,当月遭遇赎回幅度较大的QFII基金为在韩国注册销售之保德信中国大陆基金,上月该基金的净资产规模由884万美元巨幅萎缩47.96%至460万美元,同时亦出现高达49.93%幅度的净赎回。

      另外,赎回暂时还限制在亚洲系的部分基金中。

      相关统计还显示,2009年11月份,QFII基金业绩整体平均业绩增长4.60%,表现逊于国内股票基金,(国内股票基金当月平均增长幅度近7%),但2009年以来的整体收益,QFIIA股基金依然领先国内股票基金,平均净值上升幅度达77.14%。

      策略:

      从大力看好转看震荡

      而在具体策略上,很明显QFII基金有转向看平的状况。这在相关资产配置上也可一见分晓。

      具体统计显示,2009年10月份,QFII基金的仓位全面下跌。其中,一直最乐观看待A股市场的摩根大通先锋基金,仓位一路从2009年8月份的102%,极为利落的减仓至98%一线。

      而日系基金则从2009年7月份的98.9%的水平在9月份攀高99%后,10月份降低到98.2%。另一只日系基金降低到98%。申万蓝泽系列基金的仓位平均开始下跌。整体的策略都在转向平稳。

      荷银ING中国A股基金当时认为,尽管短期内,中国A 股震荡向上的概率仍然较大,但预计幅度已经不会太多,而速度也不可能太快。

      而从最近公布的宏观经济资料判断,中国经济很可能处于由复苏走向繁荣的过渡期,在这个阶段中,中国经济能否实现持续增长及持续的较高增长速度,中国货币政策什么时候进入收缩时期及其力度,都将困扰资本市场。虽然QFII表示对中国经济和中国A 股市场的长期发展持坚定信心,但中国A 股市场的短期波动很可能不可避免。

      另外,QFII对于中国市场在2010年的估值优势也比较认同,一家欧系基金就认为,18倍左右的盈利估值是很有益的。

      

      行业配置:

      进一步强调消费

      另外,实际操作中,QFII对消费类的行业操作也格外热情。

      总体上看,尽管金融股相对估值较低,但是QFII基金却对这个行业的判断再分化。日系基金依旧维持一些高的配置。美系基金也力挺其中的部分门类配置。而一些资金在欧亚、运作在香港的欧系基金则明显降低了银行股的配置。其中有一家公司在10月份将旗下银行股悉数清仓,转而新增了保险和其他股票。

      另外,一些在2010年初出现行情的电力设备股,在2009年9~10月份就受到QFII青睐而大举潜伏。而房地产股则总体配置不多。

      另外,在月报评论中,一些QFII基金提出了,在行业配置上,相对看好金融类、医药和消费物品;在板块方面,看好确定性增长品种、低估值品种,以及通胀受益品种;此外也积极关注出口增速反弹、低碳经济、3G 和农业等主题性投资机会的总体行业配置策略。

      此外,该基金认为,在中国,实际消费增长一直是相对稳定的,即便在金融危机发生前后也是如此,因此当然认为,这个方向是最值得关注的。

      相对于此,2009年颇受欢迎的高周期类行业,因为中国投资增速的基数高企,短期内难以超预期增长而成为相对回避的行业。

      而日兴黄河基金则认为,未来好的盈利前景和预期导致流感大流行对药品的需求增加,增加了制药股的比重,此外还在去年增加了有色金属股的比重。另一方面,考虑到生产过剩,相对看空钢铁股,做了较大的行业轮动。

      

      个股:

      H股、大盘股再成主流

      政策退出时代的QFII总体上是更青睐大盘股的,这点毫无疑问,但是相比较之下,这个特征在2009年10月份表现已经相当突出。

      当月QFII中国A股基金的整体配置明显的倾向在大盘股上,其中AMP中国成长基金的前六大股票是万科A、格力电器、山东黄金、工商银行、中信证券、贵州茅台。而ING的重仓股则是中信证券、金地集团、格力电器、兴业银行、中国平安、民生银行、海螺水泥。总体上看,依旧更多地体现出“大白马”的关注特征。

      另外,一些注重深度调研的QFII还积极地在医药和环保领域发现小股票。比如某欧系基金就布局了天士力和龙净环保,作为前十大重仓股。而另外一些QFII基金则布局了盘江股份。还有QFII基金积极地买入凌钢股份、吉恩镍业等和大宗商品相关的股票。其背后的投资方向还是颇值得关注的。